第二一五章 琉球(1/4)
从四月三十日发动攻击,到六月二十六足利义持自杀,活捉称光天皇,这场针对东瀛的军事行动仅仅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大获全胜。
但是,从永乐十三年,朱瞻基正式筹谋东瀛攻略,到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半。
即便是从朱瞻基第一次军事行动,到现在,也进行了九个多月的时间。
因为朱瞻基的温水煮青蛙策略,这次大明虽然从东瀛剥削了上千万两白银,另外还劫掠了数不清的物资和古董。
但是这些物资大多来自本来就是敌对大明的将军和名主,所以整个东瀛现存的将军和名主,对大明的印象并不坏。
他们甚至因为大明现在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大明有了更加亲密的依赖。
特别是那些中下层的百姓和奴工,以前他们穿不起衣服,吃不饱饭,但是现在却有了便宜的布料,有了低价的粮食,对大明更有好感。
八月初二,当大明的主力舰队离开大阪湾的时候,有数十万东瀛百姓都前来大阪送行。
虽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送行他们的国主,但是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对大明士兵的离去,有些恋恋不舍。
他们生怕大明的士兵离开以后,物价会再度攀升。在获知大明并没有中断与东瀛的联系,还会设立永久的市舶司以后,才放下心来。
看到这一幕,朱瞻基心里的最后一丝担心才彻底消失。
这个时代,虽然国家与民族的概念已经有了,但是依旧是家国天下。
老百姓对谁是皇帝,谁统治其实并不是特别在乎,除了中上阶层会有一些抵制,下层的百姓都是谁能带我过好日子,我就支持谁。
看到这一幕,朱瞻基也在暗想。后世如果不是经过了民国的民智开化,如果东瀛提前几十年,在清末就提出*****圈,侵略大陆,恐怕真的有可能让他们成功。
但是他们晚了几十年……
从清末的反抗意识崛起,到民国的军阀混战,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导致了普通民众对世界的认知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他们后来哪怕是几乎占领了大半个远东,却已经晚了。
民族意识的觉醒,世界殖民历史从土地占有到经济控制的蜕变,让东瀛人最后以失败告终。
话说回来,虽然朱瞻基觉得东瀛与朝鲜是负累,只想利用他们的生产力,却不想被他们的人口拖累。
但是从政治上割裂,在思想上统一,似乎也非常可行。
朝鲜和东瀛与大明基本是一个人种,从外表上来说,比汉人跟蒙元,藏族,西南的少数民族更相近。
而且他们也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在文化上同根同源,这种思想上的统一,非常具有可行性。
西南和北元虽然与汉人算不上一个人种,但是因为土地的相连,朱瞻基绝不会放弃政治上的统一。
他们虽然在经济层面注定会成为大明的负累,但是政治统一的必要性是有的。
东瀛孤悬海外,只有大明和朝鲜两个邻国,人多地少,土地贫瘠,所以是大明天然的人力资源地。
思想上的统一,可以让他们死心塌地为大明效力。政治上的割裂,不属于一个国家,大明人却又比东瀛人过更好,这会让东瀛人将成为一个大明人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
只要世界的层次不发生变化,每一个出生的东瀛人都会为了成为一个大明人奋斗。
这比大明直接统治他们,好处要更多。
至于朝鲜,这个地方虽然与大陆相连,但是国家自然环境与东瀛差不多,也不能成为大明发展的踏板,所以朱瞻基暂时还没有考虑过他们。
反正目前将他们跟东瀛一样对待,说不定一百年以后,他们哭着喊着想要加入大明。
随同大明舰队一起离开东瀛的还有数百名东瀛的代表,他们以如今的幕府第五代将军足利义嗣为首,向大明进献国书。
同时,他们也是仰慕大明文化的一些上层人士,想要跟大明保持更亲密的关系。
除了政治,还有经济……
对于一个饭都吃不饱,衣服都没有穿的国家来说,能够通过山里的金银买到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是幸运。
但是千年以来的长久往来,东瀛不仅仅想要买,他们更想能自己创造。
所以全盘向大明学习,也是这个时代的东瀛有识之士的共识。
朱瞻基当然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传授给他们,但是通过产业调整,将一些低级技术传授给他们,继而通过这种方式影响他们国内的经济,还是可以的。
当然,朱瞻基永远不会让他们吃饱,因为这个国家可是一个白眼狼,喂饱了,他们就会奢望更多。
反正就是把他们吊着,给点好处,却又不能喂的太饱。
这些东瀛人可不知道朱瞻基的想法,虽然大明这次烧了大阪,甚至差点烧了京都,但是也直接打压了一大批当权的将军和名主。
能够跟着一起来大明的,都是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好处的,对大明目前算是忠心耿耿。
勘合贸易变成自由贸易了,大部分将军和名主都想着与大明的內监之间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
特别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有一些矿产的土豪们,一心想要扩大自己的实力。
足利义嗣这次可以算是最高兴的一个,轻轻松松就成为了东瀛的掌权人,这在大明出兵之前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从小生活在自己的哥哥的淫威之下,犹如一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