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沧海纪》

笔趣阁小说网(biqugeus.com)

首页 >> 沧海纪 () >> 第二十章 运河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us.com/105691/

第二十章 运河(1/3)

御书房中,晋国使臣和亲一事,就暂且作罢了,晋国这次突然发生的政变,所要牵扯出来的后续,还要再好好地思量一二,不过总的来说,不管晋国发生什么事情,其实都改变不了凉国的决心,只是一些计划,需要做些相应的改变而已。

场内的不少人,都还沉浸在一代名使黯然退场的感伤里,久久不言,就在屋内的气氛略微有些冷场的时候,突然有人从座位上站起身来,低头拱手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其他人被这一句话给惊得回过神来,都是神色一紧,皱起眉头,慢慢地看向了开口这人。

要知道,内阁本就是为了让皇帝陛下与他们这些真正的实权大臣们可以敞开心扉地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治国方针的地方,以这些人的官场资历,再加上既然都已经在御书房里了,说话做事本不会如此的正式,没看他们甚至都是与皇帝一般坐着,而非是朝堂之上站着上奏么?

就连皇帝陛下为了打消他们的拘谨感,都是选择懒散地靠坐在椅子上,而非金銮殿上的正襟危坐,都是为了给他们营造一种放松的氛围。

此人突然如此正式地开口,自然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知道必然是有重要之事。

尤其是他们这几人,每一次内阁会议将要谈论些什么,都是提前会互相通气的,这可不是为了欺上瞒下,一起合力对付皇上,而是要在进御书房之前,尽快地统一政见,不然在御书房里都吵吵闹闹的,那成何体统,莫说是皇上看得心烦,他们自己也不愿失了风度,然而现在此人突然开口,而且所有人下意识地对了一下眼神,知道大家应该都不清楚他要说什么,那这件事就有些问题了。

尚书令张伯仁甚至已经开始思考起了此人的身份背景,想要借以推断出此人要上奏的内容。

这人姓余,名仕坦,乃是江州苏溪余氏出身,也算是世家子弟了,官至门下省黄门侍郎,不过这人与他们这些老臣不同,他虽然在官场里也厮混了几十年,但其实是最近才刚被提拔上来,并不。

这门下省,又称黄门省,本是皇帝身边掌管出纳帝命之事的近侍合并而来,最早只是皇帝身边的近侍,做的是照顾皇帝起居,出行,还有陪侍等杂事,也代皇帝陛下向大臣们传递口谕,奏章等等,明面上的官身,比之一般的后宫内官,其实相差不多,但既是近侍,直达天听,又兼任贴身顾问一职,可以辅佐天子治理国家,算是位卑而权重,后来因为这些近侍们逐渐势大,不满自身的地位低下,皇帝也就顺势提拔合并,这才有了门下省一职。

门下省成了正式衙门之后,单从地位上而言,几与中书省等同,有共议国事之权,主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有封驳之权,权势极为彪炳,如果碰上一些昏庸到不上朝的皇帝,门下省官员完全可以代替皇上,把持朝政,甚至各种奏章政令,得他们让你看,你才看得到,他们不让你看,皇上一辈子都不可能知道,而且因为能够签发政令,他们行的,几乎就是天子之权。

奈何,凉国至今的三代帝王,全是励精图治之辈,任何只要涉及到一州一郡的政令,都要亲自把关,审核。

所以门下省这些年,一直都只是做着皇帝传声虫的工作,帮助御书房传递奏章,具体能不能施行,全看皇帝陛下自己的想法,再加上门下省的职位导致他们一旦权柄过大,极易祸国殃民,霍乱朝政,所以一直被其余两省所联手打压,再加上本来这几代皇帝就不怎么需要门下省代为处理政令,所以一直到今天,门下省甚至都没有一个正式的侍中,这余仕坦身兼侍中一职,才得以进入这内阁之中,其实也只是走个形势,因为政令一旦在御书房拍板了,就根本就没他们门下省的事情。

内阁的组建,其实分的就是他们门下省和中书省的职权,只可惜朝内前有苏孺文,后有张伯仁,两位大人联手,一前一后,将门下省压制得极惨,他余仕坦出身江州世家,本就不被朝廷所喜,只是因为刻意与江州党走的远,这才得以爬上今天这个位置,可惜再难前进一步,这位代侍中,只怕一辈子头上都要有个‘代’字,而且这实权范围,甚至不比那位掌印太监韩公公大多少,端得可怜。

闻听此人有事禀告,顾懿当即额首道:“爱卿但说无妨。”

余仕坦再度正式地揖礼,然后才低头躬身道:“陛下,臣参太子的运河之计,大有不妥。”

一语既出,其余人皆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们知道,早在陛下寿诞的那一日,太子呈上的一份礼物,名为《凉国策》,书写着安国大计共十条,堪称高屋建瓴,空前绝后,建造运河,便是其中之一,此乃利国利民的国策。

从那天之后的第二日,捧着《凉国策》在御书房里看了一整夜的顾懿,便在朝会上直接向众大臣宣布了要建造运河一事,这条太子所构想的,史无前例的大运河,将贯穿整个凉国,从海州的入海口尹始,逆流而上,贯穿全国,北至幽州,东至燕州,乃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浩大工程。

从那日开始,就已经有数百位勘察人员从京城出发,走遍全国,遍察各地水源山势,按照太子的想法,来初步地制定轨道,可这种浩大的工程,不是想想就能弄出来的,要打通这么一条贯穿全国的大运河,起码要发动数百万的劳工,耗费数十年乃至于百年才可以完成,中间要耗费

状态提示: 第二十章 运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