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这丫头不得了,竟是给我上了一课(1/2)
万历十三年的戚继光年近六十,已是风烛之年,连年的南征北战军事操劳,又加之官场不顺,让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三年前,朝廷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与张居正过往甚密的戚继光因此被牵连。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来了个乾坤大挪移,从北御蒙古直接调去了广东。
今年年初,这些给事中们还是不放过他,这次换了另一个喷子张希皋,他再次上疏弹劾戚继光。
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万历皇帝责命其返回山东老家去养老。
然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被弹劾罢官的戚继光并没有直接回家养老,他先是嘱咐家眷人马携行李直接从广东一路北上回山东,而后却只带几名亲兵还有原配夫人王氏入了云贵高原,去了趟贵州。
为何要去贵州?实在是因为他人虽在广东为官,但让他心心挂念着的却是发生在大明朝西南边陲,已经断断续续打了二十几年的的明缅战争。
自打嘉靖皇帝起,明朝逐渐衰落,原本驯服了的东南亚猴子们便按耐不住猴性了,时不时就骚弄一下明朝,便由此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明缅战争。
戚继光的胞弟戚继美此时正是贵州总兵,坐镇明缅前线的后方,作为调度。
可惜的是,戚继美虽是戚继光的胞弟,但同时也是一个明朝的官僚,他听说胞兄不请自来,脸上虽不露声色,心下却是大为不喜,只敷衍应对。对于戚继光提出的要看帮忙勘验战事的要求,也是立刻摆出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给推掉了。
戚继光自然也明白了自己在贵州乃是个不受欢迎的客人,只得收拾了行李,黯然离开,从贵州北上到了重庆,打算从此沿长江到南京,再北上回乡。
戚继光看到秦良玉满脸崇拜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也没多言,只微微一笑,算是认可了这个答案。
秦良玉却是激动不已,下巴都快惊掉了,她又下了床走到戚继光旁边,像是参观大熊猫一样看着戚继光说道:“您就是戚继光,民族英雄啊,我们都知道您。”
王婆婆听到这所谓“民族英雄”的称呼却是先笑了,她走过来,拉着秦良玉重新坐回到床上,嘴里还嫌弃的说道:“什么民族英雄?发配到广东去了都没法安心,还不是给罢了官了。”
秦良玉听到这说法,整个人楞住了,自己那浅薄的历史知导致她无法理解这种情况。
罢官?民族英雄不都是受人尊敬和崇拜的么?怎么还会被罢官?
这皇帝是昏君么?
戚继光跟王氏已经过了大半辈子了,自然是对他这位夫人的脾气一清二楚,因此他也不生气,只摆了摆手道:“罢了就罢了吧,我也老了,该回乡养老去了……”
不过戚继光虽是这么说的,可语气却颇为沉重,并没有他话中描述的这么轻松。
“能跟我讲讲您带兵打倭寇的故事么?”此刻的秦良玉已经化身为一个见到了偶像的小迷妹,一对星星眼看着戚继光闪闪发亮。
“带兵打仗的故事?你一个丫头为什么会对带兵打仗的事儿感兴趣?”戚继光没有回答秦良玉,反而是先问了一下。
“我从小就就对当兵感兴趣,喜欢看打仗的故事。”
这里说的是前世的秦子玉,他的一大爱好就是看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当然了,不是手撕鬼子那种玄幻剧,是中央一套播的那种军事正剧。
看戚继光听完之后并没有什么表示,秦良玉犹豫了一下,估摸着这种答案有点太假大空了,从记忆之中得知,秦良玉的原生家庭也确实有尚武之风。
因此,秦良玉又道:“我秦家的祖训便是“持干戈以卫社稷”,我父秦葵还曾参与嘉靖朝时候的四川叛乱之平定,立有军功。父亲从小便教育我与我兄弟兵法韬略,以及兵刃武功。”
戚继光这次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捋了捋胡须道:“都说川人儿女多奇志,如此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甚好,甚好。那我倒要再问问你,你想当兵打仗,图的是什么?”
“保家卫国。”秦良玉想也没想就答道。
“哦?不是当官发财?”戚继光眯缝了一下眼,言语之间更犀利了一些。
“那肯定不能啊。我觉得当兵这件事,那就应该是“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秦良玉侃侃而谈,愣是把电视剧里看过的黄埔军校那副对联说了出来。
“哈哈哈哈,你这个丫头,刚才这句话,有志气的很嘞。”戚继光眼神之中先是燃起一片期许,但旋即又暗沉了下去,他内心轻叹一声:可惜了是个女娃。
戚继光微一沉吟,又道:“你刚才那句话说的甚是有理,当兵打仗,确实应该如此。那么我再问你,如果你要带领一队军马,成为一个将领,什么事情最重要?”
这个问题把秦良玉给问住了。
作为一个军队的将领,什么最重要?
答案可以有很多,而且没准儿都不能算错,都可以说得过去。
秦良玉没想到戚继光这老伯一下子就抛给自己一个这么有技术含量的问题,一时间瞪目结舌面红耳赤,结结巴巴的说不出来。
如果自己要做一个军队的将领,第一件事应该做什么呢?
这时候,王婆婆看到秦良玉尴尬又坐立不安的样子,有些不忍,她埋怨的对戚继光道:“她才多大啊?你问一个十几岁的女娃娃当将军什么最重要,你这是安的个什么心?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