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训练军队(1/2)
看到队伍的人数又增加了许多,我心里也是很心奋的。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我好像看到了未来抗战的希望。
我让人把这些人员分配到一连,补充之前损失的兵力,让顾桐抓紧训练,要求能够尽快形成战斗力。顾桐就去把人员带下去,直接去整合部队,把日常用品发放到位。
我回去考虑着扩充编制的事,我现在的队伍里林林总总有356人,战斗人员有285人,我把这些人分为两个整连和一个排,一个连的人数有120人,那个排的人数就有45人。
我按照3排为一连的分配,把队伍分成这些这样子。现在先这么安排,等以后人数上来了,我再把那个排扩充成一个连。
现在要把一连的实力训练起来,要知道这里还有些老兵,可都是战斗经验很丰富的人物,这些人可都是很好的教官,让这些人提到骨干阶层上来,能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作用。
作战经验丰富的中下级士官,可以大大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我很看好一连,虽然遭受过重创,但是还是有些底子的,现在就是要多多训练,让这队伍先磨合起来。
任何一支队伍的人员实力和性格都参差不齐,要想把这些人糅合起来,拧成一股绳,就要好好对他们进行敲打和训练。
回到房间,着手把一套训练大纲写下来。我按照后世的军训的方法,把这些训练的科目写下来。让几个军官过来学习这些训练科目,要求今后的训练按照这个为标准。
接下来,我还准备了思想教育课程,还有文化学习。这个时代的人,相比后世的人最主要的是缺乏知识文化,这个深深的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而此时的日军军队中,一个普通士兵的文化程度就有初中以上的水平。能够绘制简易地图,可以看懂地图的标注和布防图的细节。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我作为后来人,当然要对此重视起来。
这个文化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他所形成的作用也是慢慢体现的。未来的发展靠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和平时期发展很需要人才,战乱时期更是需要人才。
到后期,抗战全面爆发之际,中央政府把几所仅有的大学搬迁至西南西北,组成后世有名的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这些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保证人才的培养不能中断了,即使国家打烂了,只要这些人才还在,那么国家还可以重建。如果这些未来的中流砥柱在战争中遭受损失,那可是国家最大的损失,由此可见,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
我现在就要对我的士兵进行文化教育,我很看重这方面。未来很大一段时间,我国一直是缺乏人才的,我得为国家建设方面培养一些人才。尽管我不会什么专业的知识课程,教他们做什么科学研究这类的事情。
但我明白要想学习那些系统的知识文化,就要有基础知识做底子,不然你大字都不识几个,外语都看不明白的,你怎么继续学习那些先进的知识技能?
现在主要是向他们传授基本的知识,尤其是能够看懂地图,这个对他们今后的作战有很大帮助的。将来如果有机会指挥战斗,这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但是现在的地图都是日军测绘画制的,这就导致很多文字有日语夹杂。假如,你对周围地区的地名熟悉的话,可以看懂日军所绘制的地图。可以根据一些字段推测出来。
如果,你身处陌生的环境,你去看日军的地图,不一定就能知道地图上所表达的含义。这就使得我方即使缴获了日军地图,还得有人看懂才行,不然也是白抓瞎。
我还要教士兵们一些简单的日语词汇和一些日常口语,这个在敌后肯定有用处,后世的电视剧里主角都得会些个日语,不然都没法混下去。
在训练士兵这方面也是不容易的,没有系统完善的学习,很难培养出多元化军队。这个得靠时间积累才行,我把这个方案写下来,准备把方案实施下去,尽快提升战士们的文化水准。
把这些个计划写下来后,叫王林和邓冰过来。让他们先了解了解,我准备实施了,得让他们知道个大体意思,怎么做、如何做?都要和他们讲述一遍,这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头一回。
两人听了也是很吃惊,对我教士兵学习日语啥的有些不了解。我和他们讲述了这个的好处:“学会日语后,能够派士兵出去执行一些特殊特任务,有的难免会与日军交流,这就能够帮助我们士兵完成任务。”
“提高士兵的文化水平对他今后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这个你们也知道,作战需要看地图,这个你不会看就很麻烦的,这个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今后即使不打仗了,这个用处就更多了。”
“国家需要建设,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你说你一个有文化的和一个没文化的,用人单位会选择谁?肯定是那个识字会算数的,以后学习其他的也快些,这些都是百利无一害的。”
听了我的话,两人才点点头,赞同我的观点。我看着他们同意了,就说今晚开始实施吧!
因为白天的日常训练还得继续,晚上才可以进行文化课学习。安排好后,我就要准备教材,文化这个方面还得我亲自教授,这里的人都还没我的学历高,我好歹也是读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的还是比较全面的。
当初要不是家里穷,没钱继续供我读书,我也不至于初中上完,就出来打工的。当时的学习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