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堂(1/2)
文堂,华国古代四大超能势力之一,于十多年以前被一夜灭门。文堂的建立很普通,一开始是由几个寒门士子组成的精研文问的组织,后来由于他们深感寒门出头不易,穷人读书困难等问题,便广开大门,让那些穷人中比较有天赋的孩子前来读书识字,至于没天赋的,读书还真不如卖红薯来的好!
这个时候,文堂还只是一个小团体,称不上什么组织,但天下间什么人最多?穷人!毕竟富人只是少数,如果所有人都变成了富人,那么只能说是币种乏值了,其实穷人还是穷人!
由于穷人的人数较多,基数摆在那里,里人出现几个妖孽人才也并不奇怪,然而奇怪的是,从文堂走出去的妖孽之材简直太多了!或许这也是困为穷的关系吧!穷人家的孩子,心性,毅力都很不错,再加上一定的天赋,还有拼搏精神,只要有机会,一飞冲天也不是不可能。
而文堂就给了他们这个机会,所以那些走出去的妖孽都对文堂很是感激,当了官之后,对文堂各种资源倾斜,这使得文堂更加壮大。文堂学子有两条路,一条就是出去应试当官,第二条就是留下教书育人,出去当官的不少,但留下来的却更多。资源有了,人也有了,文堂的壮大不可避免,速度也是惊人迅速。
当代的朝廷势力中,所谓的文堂系更是长久的占据着高位,文堂如日中天的发展,看似挺好,但隐患却更大。文堂的几个发起人心中明白,王朝更迭是不可避免的,但文堂如今与朝庭可谓是密不可分,如果朝廷倒了,文堂还会存在吗?
为了与朝廷断开联系,文堂改变了以往学堂的形象,开始正式以一个组织团体自居。他们首先公布了文堂的宗旨:第一点,人无不学者,皆有识也!意思是文堂的宗旨就只是传播知识,目标就是让所有人都能拥有学识,最起码识个字还是可以的,前提是只要你肯学,文堂就肯教。
第二点,学古圣而研新学。意思是学习古代圣贤的知识,并且用之来研究新的学问,再传给后来人。
第三点,博古而知今。这说的其实是传承文化知识的意思,博古难就难在不知古,文堂的宗旨就是传承文化知识,让后来人能做到知古。知今的意思其实是收集现在的文化知识,来传替给后人。
这三个宗旨让文堂的格局上升到了顶点,传播知识让穷人看到希望,受到了多少拥戴先不说,现在谁敢对文堂出手,那些穷人就敢和谁拼命。
精研知识让那些读书人立说?文堂给了他们这个平台,能让他们效仿圣贤著书立说,这比当个官要强的多啊!不当大官,谁敢说青史留名?但著书立说就不同了,只要书一出,后来的学子谁不是你的门生呢?
文化传承却没有多少人能感受到真正利益,但这个宗旨一出来,所有人都不名觉厉,逼格很高的样子。只有那些懂的人才明白,文堂占据了文化传承的大义,谁想动它可就难了!
如果文堂真能做到自己所说的,要么要动它的人,说小了是民族的罪人,说大了就是人类的罪人!
而文堂也确实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在传播知识方面,每一个文堂学子如果想获得文堂更多的资源,那就去教导一个地区的孩子知识,合格了资源奉上,不合格就继续!而合格不合格的标准,并不是谁判断的,而是那些孩子懂了多少知识判断的。
在精研学问这一块,文堂可以说是做到了最好,每天殿中,都会有人提出自己的学说,然后供人观看,辩驳,然后是删改,最后能得到众人认可的学说,都会由文堂出资著书,并传播到每一位学子手中。这一点让观望的读书人下定了决心,为此,当代诸多大家和一些不闻名的妖孽加入了文堂之中,使得文堂更加强大了。所以当文堂初立的那个时代,有人称之为文堂盛世!众人学的是文堂学问,用的是文堂学问,可以说小到帐房先生,大到当朝宰辅,方方面面都有文堂的影子。
如果文堂真是有野心的话,不说改朝换代,称霸一时是肯定的。但文堂的第三个宗旨也同样做到了,这让悸惮文堂的势力变得堂最主要的宗旨,如果没有传承,你学知识,研究知识又有什么用?所以文堂在这一方面可谓是下了血本了!所有能收集到的书册,全部收集起来,并且抄录多份,原本则严格保管起来。同时,文堂的多位学子还会游学各地,将当地的一些习俗文化,野史传说等记录下来,待到文堂整理成册,别以为这没什么用,这对后代人了解当代地区情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记史方面,朝廷记录的是王朝历史,文堂还会记录百姓史,为便后世史学家对照了解的更多。
这就是当时的文堂,那时它只不过是一个学术性组织,还不是超能势力。但它那时的光芒耀眼无比,什么道教佛门,文堂才是当时的第一!
文堂成为超能势力的过程和奇特,其他三个超能势力哪个不是苦苦修炼来的修为?而文堂则不一样!那已经是文堂盛世的第二十个年头,文堂的论学殿内首先有人提出了一问题,文人正气之说!后来经过辩驳,正气之说被肯定,他们认为文人明理,就要一身正气。
后来文堂的人渐渐发现,正气好像还真是存在的,就好像是上天的赐予,让他们无形之中就获得了正气,文堂也正式进入超能领域!文堂的正气不是靠苦修获得的,而是靠学识的多少,能过学识明理,修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