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炒药作坊(1/2)
第三十八章 炒药作坊
十天时间,邱晨和兰英每天忙碌,一共制了二百八十斤罗布麻茶,共得银八十四两,支付罗布麻收购银十二两六钱银,支付了兰英八百文工钱,给了三奶奶三百文糊纸袋的钱,再抛去购买毛边纸的一两银,印泥印章的一两两钱银,最后算下来,净利润高达六十八两银。
这些银钱,连兰英也不知道,邱晨看着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子和两枚沉甸甸的银锭子有些怔忡。有了这六十两银子,他们家就可以翻盖房屋,或者购买田地……
脑中乱纷纷地过了许多花钱的计划,最后却都一笑了之。
别说他们家这种情况,即使不是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又是盖房又是买地的暴发太过,也只能招来莫须有的嫉恨凭空生出诸多祸端来。这些银钱,还是暂时放好了,生活条件慢慢地逐步改善才好。所谓温水煮青蛙才是王道。
十天下来,虽说挣了六十多两银子,邱晨每天都要炒制一二百斤罗布麻,也着实累得够呛,做晚饭都没有力气做什么花样了,眼瞅着林旭和两个孩子刚刚有些好转的脸色,又有向菜色满面回归的趋势。
如今有了钱,邱晨自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降低自己的劳动量,也分摊一下利润。她有了钱,也不能看着周边相处亲密的邻里再过那衣食不继的苦日子。不是有句广告语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于是,她把兰英找来商量,兰英改成全天的班,再找两个妇人来,由兰英领着,每天上午摊晾,分装,装袋。下午邱晨收货,兰英炒制,两个妇人负责搓揉、晾晒。将炒制交给兰英,她的月薪从二两四钱涨到六两银,两个妇人每人每天拿八十文,并都管一顿午饭。兰英自然不会不答应,只是说六两银的工钱太高,不肯要。还是邱晨一再地劝说,说这六两银可是炒茶师傅的工钱,而且还说,炒的熟练了,炒的多了,工钱还要再涨呐,兰英这才答应下来,自是欢喜不胜。
在教兰英炒制的时候,邱晨留了个小小的后手,端了一盆清水放在灶台上,每炒制之前,都用炊帚沾水喷洒到罗布麻上,这样一来可以避免火色太过,同样也可以迷惑想要偷师的人,让他们以为这清水是什么独特配方。如此,不敢说能够长久的握着罗布麻加工,至少,也能够延长些被人学去的时日,多挣些钱。
两人商议合计了一番后,最后确定用庆和嫂子和另一个小媳妇青山媳妇。只所以没用二魁媳妇,是因为二魁媳妇过来做衣衫,回家后没注意赞叹羡慕了几句,被她大嫂大魁媳妇听了去,就给嚷嚷到村里,随即就惹来刘三河那通麻烦。虽说刘三河已经卖身一年做长工,二魁媳妇也间接地过来表达了歉意,但兰英和邱晨仍不约而同地放弃了用她,以免再生什么是非。
有了青山媳妇和庆和嫂子两人的加入,邱晨终于不用每天再不断地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只需收货记账,并偶尔去替换兰英几回就行了,活计轻省了不少,小小的炒药作坊也渐渐有了模样。
炒制、揉搓、晾晒、分装,都没什么技术含量,兰英、青山媳妇和庆和嫂子上了两天工,就都熟练起来。三个妇人本就是利落人,村里妇人找到这么个不累工钱又高的活计又极不易,都特别珍惜,做起活儿来就很是上心,都不用邱晨说话,就把一趟子活计干的抹光溜溜的,连最后的打扫、整理,都不用邱晨关照,她自然乐得省心。
当天晚上,正好刘金才赶了车回村,邱晨就动了心。
有钱又有了闲,邱晨自然不肯再苛待自己和家人。虽然不能张扬,却也要改善改善家里人的生活条件。
转天一早,邱晨让兰英在家里看顾着,她就搭了刘金才的马车去了一趟镇上。因为赶着上午回来,就没带阿满和阿福,一起托给兰英婆婆王氏给看着。
一路上,邱晨依着车架子默默地盘算着--
家里添了三个帮工妇人吃饭,米面吃得快,要多买些。
家里各人的被褥都陈旧的很了,至今她和两个孩子还盖着一床被子,娘三个挤在一起,谁都休息不好。细棉布和棉花都要多买些。天气一天天暖和了,也要再给一家人买些细棉布做几件夏天衣裳。
包装袋子不多了,要买毛边纸回去糊袋子。去集文斋,也正好再给林旭买几样笔墨纸砚,书籍这回也多买几本……哦,不知道小伙计给她淘到好的旧书没……
如此一样样细细盘算下来,马车又跑的飞快,仿佛眨眼功夫,七八里路就走完了,已经来到了清水镇。
这一日,清水镇正逢集日。但邱晨看到如织的人流,还是很惊讶,原来她也来干过集,可没这么多人啊!
可能是看出邱晨的诧异,刘金才笑微微地给她解释:“今儿是每年的赶春会。这马上地里就要开耕了,买种子买农具,还有春天新麦下来之前淘换粮食的,就有了这个会,其实也就是比赶集人多点儿,大都是卖了冬衣冻被换粮食糊口的,也有些家里日子不好过,大牲口喂不住了过来卖的,想要淘换旧物件或者买牲口倒是合适,别也没意思。”
邱晨满脑子琐碎的家庭计划,一下子抛开了,只抓住了刘金才话中的一句--买牲口!
要是有辆马车,她再上镇上就不用总是打怵了。要是条件允许,还可以去更远的县城,甚至府城看看……其他不说,地方大了,药铺子肯定也不止一家,她要出售药物配方也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