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2)
宇文墨道:“但说无妨。”
“为免牵连无辜,先生还是另寻他法进京为好。”
宇文墨略一沉吟,点了点头。
此去广宁城山高路远,航行尚需月余。他身上带着咒,势必会惹来萨满紧追不休。昨夜他们护得了这些人一时,却没法保证下次他们依然能人人安全。
听取了灼华的建议,几日后在绥州停靠的时候,宇文墨一行人拜别了船家下了船,决定走陆路进京。
绥州城是翠河与西凉河的交汇口,依山而建,背山面江。船行到了这里,整个翠河的航程已经完毕,要再继续北上,余下的路程便都是走大辽第一大河西凉河了。
顺着码头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石阶一路往上到了绥州城里,因为地势高,又是两河交汇口,这里的空气格外干净。时辰尚早,天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阴云,站在城中往下看,河道笼罩在白色的云雾中,连来时的码头和船只都看不见了。
“好冷。”夏满搓了搓胳膊,青黛拿出披风抖开替她披上,这才感觉暖和了些。
这里盛产井盐和蒙针茶,此外很多不通航的内陆山区选择这里作为大的贸易点,所以绥州城是陆路的重要中转站,车马行城里有很多家。
挑选了三辆马车,他们在城里作了些补给就上了路。
官道两旁是开垦出来的大片梯田,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连绵成无际的花海,间或有水稻耕牛,一片农家安谧的景象。
偶有大树林木出现的时候,树枝上都密密麻麻的缠着红布条,有些颜色鲜艳显然是刚缠上去不久,有些已经晦败变色甚至破烂,夏满好奇:“他们在树上缠红布条做什么?”
“绥州的风俗。”灼华道,“绥州此地重视死者,认为人死如生,那些红布都是祭奠死者的时候缠到树上去的。”
夏满很感兴趣:“人死如生?”
灼华点了点头:“本地人在亲属死亡之后,会如别地一般将其下葬,但是逢生辰,死忌,或者别的一些和死者有关的重大日子,都会将死者从坟地里挖出来,替其装扮庆贺后再重新下葬。”
她指了指外面树枝上缠的红布条,“每起出一次死者,就要做一次祭奠仪式,在树上缠上一根红布,不让死者的阴魂随着生者回家,以表消灾解难之意。”
不知道为什么,听灼华讲完这些,再看出去,总觉得周围有一种奇怪的阴森感。
夏满偎得距离灼华近了些:“你懂得真多。”
灼华唇角一弯,柔声道:“毕竟活了五百多年,成日里就是听,这些东西也听到了不少,不算我懂得多。”
夏满张大了嘴:“五百多岁的老奶奶啊!”
想想童秀才今年多大,二十?二十一?
看穿了她小脑袋里乱七八糟的想法,宇文墨看了她一眼:“按照人的年龄算,灼华才十四五岁而已。”
夏满吐了吐舌头,没吭声。
灼华道:“绥州此地信奉人死如生,阴阳界限模糊,这里的阴气比别处重多了。”
宇文墨点点头。
这会儿已经快到晌午,仍然不见太阳。空中云层厚重,淡灰色的云朵遮天蔽日,风很大,在空中顺着风向如水般流动。
夏满伸出头去看了眼天色:“好像要下雨了。”
是要下雨了,风里渐渐带来了雨腥气,空中的云层越压越低,颜色也越来越深,远处漂浮的黑云已让天空如夜晚一般。
宇文墨吩咐外面驾车的金老头:“找个地方避避雨再走。”
还没有寻到避雨的地方,豆大的雨点已经噼里啪啦拍了下来,远处的黑云飘到了头顶,天色宛如黑夜。
闪电阵阵,轰隆隆的雷声在逼近。路边总算出现了一座山庙,金老头将车赶了进去。
一行人到庙里避雨,为防雷声惊马,金老头将马都从车上卸了下来,牵到廊下系在廊柱上。
山庙不大,正殿神像两侧有通往后院的木门,看来这里是山路上一处固定的歇脚地,后院的厢房里虽然没有住人,却备有米油柴火和干肉,一个空锅里有人扔着银两,应在取用了这里的物品后留下的钱财。
青黛检查了一番,和竹叶一起生火做饭。
噼啪的灶火燃起,驱散了湿冷的潮气。
外面传来阵阵铜铃声响,夏满侧耳细听:“你们听见没?”
铜铃声由远及近,到了庙门前停下,片刻后一位黑衣老者在几个年轻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后院,见着宇文墨一行人抱拳为礼:“我等路过此地也来避雨,打扰诸位了。”
他们一身黑色的缚袖紧身衣裤,头发也用黑布缠头,脚蹬黑色方靴,腰间系了一条红布带,手腕间都系着一个小巧的铜铃,行走间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宇文墨点点头:“请便。”
这行人就在屋子另一头生火做饭,夏满走到门口去玩雨,片刻后悄悄的退了回来,在宇文墨耳边道:“先生,这些人带来了几个死人。”
偏殿的大门大敞着,地上停放着几具浑身用红布裹起来的尸首。
宇文墨看了她一眼:“不要多事。”
这些是当地居民,因为家里有寿宴所以给亲人起了尸庆祝,岂料遇上这场大雨,这才来到这里避雨。
夏满安静了一会儿,忍不住又跑到宇文墨身边:“先生,他们手上的铃铛好特别。”
宇文墨道:“那些也是镇魂铃的一种,发出的声音能够安抚死者的亡魂,不至于发生尸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