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远征备战(1/2)
江南一带的暑热渐渐消散,大运河通航时间接近结束的时候,没有外派治安任务的志愿军各师也转入了积极的备战训练阶段,让很多人似乎感觉到大战少则秋冬之际,晚则明年春天,或许很快就会展开了。只是临近运河通航阶段结束的时候,除革命军的两个军增援北京加强北方防御之外,主力部队并没有北进的迹象。这让周大勇也感觉到有些蹊跷。
“如果今年秋天无法北上,那么冬春季节就很难抵达兰州甘肃一线展开真正的远征。。。”在一次军议上,很多革命军革命军官也如此提议道。国内作战中在短短一年有余的时间内就摧枯拉朽的解决了全国的反叛势力,放眼整个历史也是极为少见的事情。这让很多人都对革命军的战斗力有些过于自满起来。
然而同许多人相比,萧轩的信心却没有那么大,也并不忌讳的在军议上直言不讳的说道“志愿师各师与革命军十个军的家底,最近我也大致摸了摸。统一南方的作战中我军的缴获颇丰,以新制大将军、二将军炮各半为主的各级火炮缴获能有四千多门左右,我军现在掌握的红夷炮也多达一百五十门,火药仅仅是净缴获就有三百多万斤,过去的这一年多时间内,南方的各路敌军为了反对我们可谓是不惜血本了,看似我军拥有强大的火力和实力,可是如果在人烟并不密集,而且语言不通的域外展开万里远征。缴获的这些火炮和火器,我按各军的情况算了算,大概只有一半从后勤乃至人才基础的角度上勉强能够有效利用。我军的底子改善了不少,可是各个革命军还无法做到全员能够有效的骑马,家底虽然相比过去厚了很多,但合格的铁甲披甲率只有五六成。很多官兵不过是刚刚入伍半年多的时间,最多也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就算新式的训练机制比过去战斗力形成速度好了很多,在很多项目上也不巩固。性能良好的刺刀燧石枪,现在仅仅在志愿军第一师中比较普及,其他各师三两弹铳炮乃至弓箭还是投射力量主力。从本质上说:我军的火力和装备水平虽然较过去的国内对手明显有了提高,但相比泰西甚至西域的一些强手却并不占优势,而兵力却远远逊色于潜在的对手。今年展开针对西方的远征条件还远不成熟。”
萧轩以前的时候大致推算过,因为晚明的手工业和军工业和西方的差距已经相当明显,而且因为差距更为悬殊的制海权还不掌握一些关键的矿藏。要在军备建设上武装出一直能够有效执行远征任务的军队少说也要花费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很多其他萧轩看过的明末架空中,鼎定十年就敢于展开大规模远征的例子还是少数。萧轩打算在巩固一年,于崇祯四年秋冬之际就展开终极远征摊牌已经算是比较急功冒进的了。
只是经过认真的权衡,萧轩依旧觉得只要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对外征服越早展开越好。同样的人才和资本,在国内建设起步期能够发挥的作用肯定不是中期发展阶段可以相提并论。越早通过远征收获足够的人才和资本资源对国内建设的加成毫无疑问意义也就越大。至于胜算问题?准革命化的军事力量,就是现在自己相比旧军队最大的本钱。然而,脱离了时代环境所缔造出来的准革命化军队的保鲜期显然会是有限的,完全属于有力不用,过期作废。如果要等着在技术和物力上建立起充分动员东方在经济和社会统一上的优势时代,那恐怕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还不一定取得成功。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战斗力和文明很难兼得,至少在东方文化的范畴内很难兼得。正是这些考虑,才让萧轩把展开对外远征的时间点放在鼎定之后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强化训练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
在南方处理各地政务之余,萧轩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加强个人武艺方面,目标当然不仅仅是在以后亲征的战场上能够有效自保,也在于让自己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有一个还算旺盛的体魄和生命力,不至于仅仅执政并不过三五十年的时间就最终夭折。
天启七年以来的几年时间里,萧轩的事物繁忙,大多数情况下的能抽出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用于习武就算不错了。算是业余选手中的业余选手。不过因为训练的思路还算合理,不拘泥于旧教条,又有充足的人来陪练,如今在枪术或者说特制的长刺刀术上已经开始渐渐入门。
为了缺乏长期基础训练而导致弥补力量上的不足,萧轩自己选用的肉搏兵器为一根两米有余的带有一定韧性的带把手和前档的钢条,可以说是散兵战中近战肉搏中的最佳选择。在自身足够坚固的情况下全重也不过三斤左右的重量,大大轻于大有长刺刀的步枪,利用这种“钢拐矛”与其他格斗短枪手交锋,在对方也属一般士兵范畴并没有什么训练基础的情况下已经可以在自己掌握主动的放风筝战中对抗十来个人,如果双方都有一定精良的防护和铠甲的话,这种某种类似于刺刀改进型的兵器优势就更为明显。
在用于充足训练条件的情况下,如何在中近距离上专门的躲避铳炮和箭矢乃至抛射过来的弹丸方面,萧轩甚至比对外内经历过很多次作战而且天赋不差的老兵还要明显强出不少。
同田秀英单对单习武对抗的时候,也并不像以前那样差距明显了,让田秀英也不由的大吃一惊,也不由发自实心的谈道:“想不到一个人的武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