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进军半岛(1/2)
其实逼近南俄腹地的第十集同当年满洲主力相比,因为缺乏不少长期训练的职业精锐的缘故战斗力说不定还更低一些,更别说和志愿部队精锐主力相比了。在运用一石力左右的长弓的时候也不能做到如同志愿部队主力弓手那样即便运用一石二三斗的强弓也不受到体力方面的太大局限。
在以平均每分钟六轮的齐射节奏展开放箭的时候,做不到太大的准头,十支箭里排除失的、被防具有效抵挡,有效命中低于一。不过当攻击开始压倒那些简陋的防具的时候就能够有效的带来门槛效应,在很短时间内就杀伤近万规模敌军近处冲过来的骑兵。
当集中精锐的进攻势头瓦解下来的时候,战局也就开始逆转起来。不少第十集的“骑马步兵”这时候也开始上马并从两翼展开了有效的包抄。虽然马上的骑术远远逊色于对方,并且在马上以全力放箭也受影响,可是在低速步行速度移动的时候开弓放箭受到的影响并不及想象的那样大,很快战场的主动权就开始异手了。
尤其是在两翼展开反攻的那些弓手都是挑选出来的从勇气到训练天赋更为突出的对象。队伍中的河中一带精选出来的当地仆从军在骑术上没有太大的短板,有效的起到了在前线取得明显的胜势之后收割战果的作用。
虽然利用整体骑兵机动力的优势,东欧联军主力最终还是摆脱了危机,在猛烈的打击之下伤亡损失却达到了近两万人之多,原本七八万人明显占优势的兵力也显得并不占多达优势了,局面一下就变得被动起来。
在认识到这一次东方援军的性质似乎同以前有些不同之后,东欧联军并没有徘徊和犹豫太久,最终只能做集中兵力守备首都和重点地区的决定。尤其是很多人在西欧的增援作战中见识到了在这个时代防守一方所拥有的优势之后。
如果这个时代的波立联邦或俄国是匈奴甚至辽国,又或者仅仅是建州那样的国家或许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更大的可能是以部落或者族群为核心在这东欧草原上展开分散的游击战。然而此时的东欧即便同百年前相比也变得不同了,除了一些哥萨克人,不论是波立联邦还是俄国上层都无法放弃太多的利益,特别还有在这个时代的战争显得越来越重要的工匠们集中劳作协同分工的能力。这些进步也决定了东欧一带的重新平定并不需要花费预想中的代价。
虽然此时的俄国依旧可以算的上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至少有中原内地几个省的范围,大军重新濒临莫斯科乃至斯摩棱斯克一带也没有花费太久的时间。
就在守军期望着能够利用刚刚夺取过来的工事在防御中狠狠打击对手甚至将战局最终逆转的时候,增援过来的第九集和第十集的近十万兵力却没有如敌军所愿立即展开强攻,在攻坚火器和弹药都有所不足的时候只得选择以构筑外围包围工事为主要作业,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腾出足够的兵力用于组成讨伐队重新征讨地方并建立的秩序。
感觉到巨大压力的东欧联军并没有犹豫太久,在围困过来的大军刚刚开始工事作业的时候就展开了猛烈的反扑。在这种情况足够马匹带来的机动力益处也终究体现了出来,往往守军集中精锐主力,在很短时间就在一个方向上似乎要达成突破的时候,其他方向上大概在一刻钟左右的时间之内就抽调出增援的力量堵住缺口。有效的夜战训练还让围困的大军在夜间作战中也有这种能力。
激烈的交锋在持续了多日之后才最终平息袭来,伤亡严重的东欧残敌这时候也只能指望欧陆其他地方的抵抗军能够最终翻盘并且改善战局了。
让此时的东欧联军没有想到的是,在经过了几个月的清剿和较量之后,德意志中欧一带因为曾经在三十年战争中元气大伤,起事很快就被平定了下去。西欧地区的天主教联军主力一部向亚平宁半岛方向撤退,一部向西班牙境内撤退。
重新拥有了足够兵力的驻欧部队也开始将锋芒逐渐对准此时的亚平宁半岛展开了反攻,分别以第一集到第四集组成的西路集团重新针对西班牙地区一带展开了进剿,兵力多达十二万人之多,并在法国南部重新接受了火器火药乃至马匹方面的补给,实力大增。平定亚平宁半岛方向的力量就要稍稍偏弱一些,几乎与此同时,英伦三岛上的留守力量也从万余人增加到了两万人上下的规模,开始有能力组织还算像样的针对地方上的反攻了。
在崇祯九年的秋冬集结,随着大规模增援力量的到达,对欧陆地区控制权的争夺也带来了新一轮的战事高潮,进剿中的军队策略也同以往并不相同,发射了明显的改变。凡是遇到到抵抗比较强烈的地区,就按照自身损失一比二百的比例在当地展开激烈的报复甚至有组织的清洗,也就是这种严厉的政策才让开始死灰复燃的包括法国和德意志诸邦不少地区的抵抗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萎靡了下去。
不论是周大勇还是陈新当然也都知道,不论是英伦还是西班牙在新大陆上还留有规模可观的根据地并不同于其他地区,因此在用兵方面也就显得格外谨慎,避免大的失败。
进军的时候陈新也告诫下面的各级军官将领道:泰西西部的战局明显的好转,其实最明显的一次战事就是临近西河壁垒的那一次增援部队的爆破攻击。敌军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这样的威胁了,而且之前的作战中也体现出了还算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