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血战虎牢关 下(1/2)
(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
上回说到北魏东路军大将叔孙建轻松渡过黄河,占领刘宋大面积土地,可惜叔孙建在东阳城下遇见了竺夔这个硬钉子,,随着天气转热,兵营里瘟疫流行,士气已经不堪再用。此时,军中传说刘宋帝国大将檀道济的援兵已经逼近东阳城,叔孙建眼见再坚持攻城,不但不能吃掉东阳守军,连自己的东路军都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于是只好撤围,指挥东部兵团撤回到滑台驻守。而檀道济在解东阳之围后,宣称粮草不济,也停止了追击。
檀道济和北魏完全没有接战就宣称粮草不济,如果两军在东阳城对峙个十天半月,檀道济的援兵岂不是都要饿死光光?檀道济在出兵之时不可能知道叔孙建会不战而退,所以也不可能只准备行军的口粮,“粮草不济”之说令人生疑,应该是檀道济畏战避战的托词罢了。不过从檀道济只敢解救东阳而放弃虎牢来看,檀道济对己方的实力已经有了预判,如果以这种心态去追击叔孙建并攻击滑台的话,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胜算,甚至有被北魏骑兵反包围在滑台城下吃掉的危险。从这个角度讲,檀道济的选择没准也是明智之举。
纵观檀道济的军事生涯,也数得上刘宋帝国的名将之一了,当年跟随刘裕西征后秦时,曾俘虏数千敌人,有人建议檀道济全部屠杀俘虏筑“京观”来恐吓敌军,但檀道济坚决拒绝:“吊民伐罪,正在今日”,仁义之言,掷地有声,不愧一代仁将也。但檀道济善于正兵厮杀,不善奇兵突击,也导致刘宋在和强于自己的北魏对阵过程中处处受制,大面积丢失国土檀道济难辞其咎。不过由于檀道济的谨小慎微而放弃的虎牢关却因此催生了一个守城名将毛德祖。
早在奚斤进逼滑台之时,毛德祖作为虎牢守将就曾派出三千士兵协防滑台,但后来滑台、洛阳相继失守,奚斤的中路军和于栗磾的西路军一起合围虎牢,由于兵力悬殊,毛德祖只好收缩兵力,固守虎牢待援。
史载毛德祖在守虎牢关时,并不是一味死守,一旦北魏围城士兵缺少防备,或分兵他去之时,毛德祖总能找到机会出城突击北魏士兵,往往有所斩获。而在北魏天天强攻的间隙,毛德祖还派参军范道基挖掘地道,范道基凭借地道,在魏军再次强攻时,率领敢死队从地道杀出,斩杀数百魏军,然后烧毁攻城器械而回。
毛德祖和北魏围城军副司令公孙表有旧交,于是写信给公孙表叙旧,但信中多有涂抹,公孙表倒是坦荡,把信交给统帅奚斤过目,但奚斤由此生疑,报告拓跋嗣,拓跋嗣身边有一谋臣王亮,以前和公孙表有仇,趁机在拓跋嗣面前大说公孙表坏话,于是拓跋嗣冤杀公孙表。
毛德祖使出离间计,不费一兵一卒,分化北魏将领,大有曹操当年离间马超、韩遂之风采,真是文武双全。但拓跋嗣在受到蒙蔽之时,迅速秘密处死公孙表,并未引起军队哗变,从战略上讲,公孙表之死并未改变虎牢关战役的态势,从这一点也看出拓跋嗣的统御能力非同一般。
拓跋嗣见虎牢关虽是一弹丸之城,却如此顽强,如果拿不下虎牢,实在有损北魏军威,急令叔孙建东阳撤围后,率东路军增兵虎牢关参战。如此一来,第一次南北大战的北魏三路大军齐聚虎牢城下,“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在此时真实上演了,不过主角换成了毛德祖大战北魏三名将(奚斤、于栗磾、叔孙建),估计罗贯中也有感于这场战役,把毛德祖的故事杜撰在了刘关张身上。
不过真实的战场可没有小说那么写意,虎牢关下的厮杀可不只是主将的单打独斗,在毛德祖苦苦困守虎牢关的二百多个日日夜夜,每天都有战斗,双方士兵的尸体和鲜血填满了护城壕沟,有些地方北魏士兵甚至踩着重叠的尸体就能攻上城墙。
虽然毛德祖大量杀伤敌人,但自己的兵士也逐渐伤亡,城防越来越捉襟见肘。于是毛德祖在城内又修了三层内城,收缩防线,层层抵御,但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内城又北魏攻破两层,于是毛德祖率领剩下部队进入最后的防线进行抵抗。
不知是不是有叛徒告密,北魏军发现了虎牢城中水井的水道,便挖掘地道阻断水脉,宣泄城中井水,于是毛德祖士兵开始缺水。史载由于少水,守城官兵的伤口已经流不出鲜血。大家决定护送毛德祖突围,毛德祖却说:“我誓于虎牢共存亡!”听说了毛德祖的顽强,北魏兵士都为之感叹,拓跋嗣严令全军不可伤害毛德祖性命,必须生擒活拿。最终毛德祖力尽被北魏将领豆代田生擒,虎牢关失陷。只有参军范道基带领二百多将士突围而去,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南朝。
北魏和刘宋的第一次南北大战到此结束。整个战役下来,刘宋全面溃败,只有东阳、虎牢两个城市的防守战有可圈可点之处,尤以毛德祖的虎牢防御战打出了南朝军队的威风,但遍寻《宋书》,没有给这个独守虎牢的英雄单独列传,不知是不是因为最终毛德祖没有“杀身成仁”的缘故?
东方民族一直以来对战俘的态度都没有西方世界那么宽容,让人不禁掩卷唏嘘,为毛德祖这样的英雄人物颇感不平。毛德祖身陷北魏之后,再也没有什么事迹见诸史籍,可见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为北魏出一谋画一策,北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