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七十年代奋斗生活30(1/2)
顾妩被她这一手弄得有些囧囧有神,但因为涉及到恢复高考,她只能装作啥也不知道,偷偷跟林绪之一起报了名,然后抓紧时间复习功课。
说实在的,这时候的课本与后世比起来,那是又红又专又简单。
但这次考试却并不简单。
在这之前整整十年里,国家招收人才的方式都是根据推荐审核。
所以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就直接断了前途。
不说别的,单说知青这一群体,到今年为止,十几年里积了差不多两千万人有余。
当然,这里头除了高中生,也有初中毕业后就上山下乡的。
在这个知识被严重轻视的年代,这部分人的学业基本上已经彻底荒废了——能自己在插队途中自学完高中课程的,那是少之又少。
就算能在这种大形式下,一直不放弃的,自学的水平也很有限。
而其他知青里,也不乏已经组建了家庭后,彻底放弃再次求学的人。
所以这次政策一出,报名参考的加上工人、复员军人、老三届高中学生、知青、机关单位……报名的也不过五百七十多万人。
听着不多,但因为刚拨·乱·反·正,办学条件也有限,国家能录取的大学生,其实连这数字的零头都够不上——加上大专,总共才录取二十七万人!
滋,算一算连百分之五的录取率都不到,后世考个c9,难度也不过如此了。
别看顾妩以前也是能上京大的高材生,但在这场考试里,那才真叫一个万人争过独木桥。
并且因为这年代政令朝令夕改的特殊性,这次上头说恢复高考了,但下次还有没有机会可不一定呢。
所以但凡报了名的人,基本都放下了手头的一切事情,废寝忘食的开始了学习。
没办法,后世的高考虽然也是争前途,但考不好还有好歹再来一次的机会,而这次高考,却真的跟争命一样,十年磨一剑,才得来的机会,能不拼命吗?
顾妩虽然知道与这次高考时隔仅仅半年,就又有一次夏季高考,但她却不准备再试一次。
一来这时候g省这边农村,对女孩子读书考大学颇有微词,认为是不务正业,不安分的还不少。
光她这次报名后,就有不少乡亲在背后嘀嘀咕咕,认为结婚以前,李秀英让她读书就已经够出格了。
可没嫁的闺女,人父母爱咋样咋样,别人也说不着。
但眼下她都成家了,不晓得好好的伺候自家男人,让他好好奔前程,以后她这个当老婆的也能沾光过好日子。
她却自己跟着跳弹上了,着实不像话。
为此有不少人找顾庆海,让他管管自家婆娘,别跟着闺女瞎胡闹,把好好一个家闹散了。
因为顾小六的事许久没露面的顾二叔也来了一趟,他倒没多说,只掏了一小沓大团结出来:
“你别听旁人胡说,小五学习好,人又机灵,哪能因为是个女娃就不考了?爹有娘有还不如自个有呢,更何况只是一个招女婿?你可别愚。”
他那个女婿要是个有良心的,考上了说不定还能带着小五一起出去闯一闯。
但自古没有平等的地位撑着的鸳鸯,向来长久不了。
要是他是个没良心,那更可怕,自家侄子掏心掏肺的把人供出去了,他跑了可咋办?
到时候说风凉话的这帮人,保准跑的比谁都快。
自己是自私点,从来总是先想着自己家,又放任婆娘乱来,才伤了两家的情分。
但侄子怎么也是自己从老家里带出来的。
现在虽然分家了,但打断骨头连着筋呢。
顾庆海如今也是四五十的人了,连个传宗接代的人也找不到,才不得已招了个倒插门女婿回来。
这时候要是听别人胡扯耽误了小五的前程,那可了不得。
不管是当叔叔的看不过去提醒一句,还是怕他家真自此败落了缠上自家,这个话他还是要说一声的。
免得以后顾庆海真被逼急了,再想起自家婆娘前些年干的蠢事来。
自家好不容易在晚年有子有女了,这好日子刚开始过,可不能为这个再出了岔子。
不亲近就不亲近吧,大家都过的好才最保险。
顾二叔一走,本来就没打算让不让自家闺女高考的顾庆海把手里的钱往门帘后偷听的李秀英手里一塞:“去给两个娃买点肉回来补补,这些天他们是真辛苦了。”
……
周边压力都这么大了,顾妩当然得一次考上了,免得李秀英给其他人说嘴。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次冬季高考,只要不报外语相关专业,它是不考英语的——理科生只考语文、数学、政治、理化。文科生只考语文、数学、政治、史地。
这对英语老大难林绪之同学来讲,那简直就跟老鼠掉进了面缸里一样爽。
如果错过这次机会的话,从明年开始,英语就又要加上了。
这年头高考招生还不成熟呢,再加上盯着这事的人太多,特招生啥的基本没戏。
而林绪之要想通过高考跟自己上同一个学校,也只有抓住这次机会了。
所以无论如何,这次高考他们都得保证一定要考上。
————————————
上考场的时候,顾妩难得有点紧张,李秀英更是吓得直冒虚汗,一晚上都没睡着,顺带闹的顾庆海一晚上也没合眼。
等第二天上走的时候,李秀英四点钟就起来了,折腾了一早上,给闺女女婿一人煮了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