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恨意(1/4)
中午二伯家席开两桌, 一桌男客在东屋,一桌女客,摆在西堂屋。宾主尽欢, 男客们喝得尽兴了,女客们也吃得高兴了,吃完了酒席便各自散去, 客走主人安。
曹晓晶当然是要留下的。饭后休息了一会儿, 冯亮便带着曹晓晶去西大河边上玩。
冬日里的西大河其实没啥好玩的, 野果没了,鸭子和大白鹅不太出来,小树林也光秃秃的, 可冬日的田园却也宁静优美。两个年轻人沿着河堤慢悠悠散步聊天,很温馨的画面。
曹晓晶是在县城,她爸她妈都有工作, 她也没在乡下生活过, 看着乡村风景,远山, 河流,村庄, 茅草小屋,冬日里宁静而优美, 多么让人喜欢。
冯亮于是便给她讲, 等开了春, 乡村才美呢,青山绿水,葱翠的田野,夏天捞鱼摸虾,入秋遍地的玉米地瓜和花生……天冷,却不减他们的兴致,冯亮便拉着她的手,塞在自己棉袄口袋里捂。
家里则另一副情形。二伯娘还在美滋滋地高兴,高兴三儿子找了个叫人满意的媳妇儿,一边擦桌子,一边就满心感叹,哪天冯东也娶上个知疼知热的媳妇,她也就万事顺意了。
冯荞和大堂嫂因为一人抱着个孩子,就没有干活的份儿,二伯娘不叫她们伸手,俩人于是抱着孩子在一旁嗑瓜子闲聊天。
听见二伯娘的感慨,大堂嫂瞥一眼蹲在井台洗碗的小胭,给冯荞挤挤眼睛,就笑着说:“妈,那不是还有小胭吗。”
她意有所指,二伯娘却只按自己的想法理解字面意思,很认真地说:“小胭我有啥好担心的?小胭她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姑娘家,手勤较快的,怎么也能找到个合适的婆家。我如今也就操心冯东,老天爷也不知道咋安排的,你们总安慰我说各人有各人的缘分,他的缘分哪天才能到啊。”
大堂嫂看看冯荞,冯荞看看大堂嫂,两人会心笑笑,知道二伯娘那性子,便也都没说破,还是先观望一下那俩吧。
二伯娘把中午的两桌酒席收拾洗刷干净了,便紧赶着开始准备晚饭——按风俗,曹晓晶今天晚上要在这儿住一晚上的,晚饭自家人吃,相对于中午是待客的酒席,晚饭才是正宗家宴,当然不能随便了。
菜自然要好好准备几个,吃啥饭却又讨论了一番,二伯娘本来打算包饺子,大堂嫂却说,也不知道县城那边啥讲究,东乡有的地方说饺子是“滚蛋饺子”,万一犯了风俗忌讳就不太好了。
二伯娘:“那就吃馒头,熬点儿米汤,行不?”
冯荞:“中午主食就是就吃的馒头和米汤,换个样儿吧。”
小胭想了想说:“要不咱擀面条吧,常来常往,顺顺溜溜。”
“哎,这个好。”二伯娘一拍大腿,“那就擀面条。小胭你去切点儿瘦肉丝,我去和面,咱们做个肉丝菠菜面,一准好吃。”
二伯娘和小胭就去张罗着和面、切肉,擀面条,冯荞和大堂嫂坐一旁抱着继续闲聊,娃娃一会儿就在屋里坐不住了,小手往外指:“妈妈,咿呀,咿呀。”
冯荞居然也听懂了,闺女说,出去,遛遛。
冯荞抱着娃娃到院里一看,那哥几个还在下象棋呢,换了冯海和冯东下,杨边疆坐在旁边观棋。
冯荞抱着娃娃走过去,把娃娃往杨边疆怀里一塞:“你抱她遛遛,我抱得手都酸了。”
杨边疆二话不说,立刻抱起闺女出门溜达,围着院子饶圈儿,一边重复播放地教闺女喊爸爸:“娃娃,叫爸爸,爸爸,爸爸……”
娃娃:“咿呀。”
一家三口又玩了一会子,就说不在这儿吃晚饭了,趁着天没黑先回去了。二伯娘一家送到门口,看着他们一家三口骑车离开。
邻居五婶子正在门口喂牛,往牛槽添草料,见他们出来便笑着打招呼。二伯娘手里还拎着个擀面杖呢,送到门口站了站,又跟邻居五婶子聊上了。
“哎呦,二嫂子,今天儿媳妇认门,高兴吧?”
“高兴,可不是高兴吗,这姑娘哪哪都叫人满意,我高兴着呢。”
“听说在城里教书?跟冯亮可真配。”
“可不是吗,在城里教书,读书识字的,有文化。”
五婶子添完了草料,一边说着一边就走过来了。小胭一看这架势,怕是又要聊上一会儿,就笑嘻嘻从二伯娘手里抽出擀面杖,跑回屋里擀面条去了。
大堂嫂跟着送到门口,便也抱着二宝,领着大宝先回家看看,二伯娘追着嘱咐了一句:
“宝他妈,晚上可别做饭了,该吃饭就过来,别等着我去叫啊。”
大堂嫂答应一声,笑眯眯走远了。
“二嫂子,你家儿子孝顺,儿媳妇也是好样的,一家子都是好人。你看看大宝妈,也是个顶好的脾性。”五婶子由衷赞叹。
“可不是吗,老大家的心眼儿最好,知道公婆辛苦,对我们也孝顺。”二伯娘夸着大儿媳,哈哈笑起来,“你说我这个凶巴巴的臭脾气,还能跟儿媳妇处好了,可真是摊上了好儿媳。”
“二嫂你凶归凶,可你讲理呀,你可没有半点坏心眼,不欺负儿媳妇,儿媳妇也就孝心对你。”五婶子夸完了大堂嫂,接着又夸曹晓晶,“今天来的这个三儿媳,一看也是个和软的好性子,儿媳妇好,可都是二嫂你的福气。
“也是儿媳妇好,两好换一好。婆媳光一头好没用。我这样的脾气,要是摊上个作天作地的儿媳妇,我一准也能成为恶婆婆。”
两人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