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风雨过后(1/2)
正月初六,是水泥厂年后第一天上班的日子。
这天,凡是到厂里上班的人,都能领到厂里的一百元开门红包。可是,仍旧有不少的工人在这一天没有到岗,有些已经离职了,像黄师傅那样,有些正准备离职,像雷恩泽和蒋大伟一样。算下来,真正到岗的总共只有七十几人,有近十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到岗。
在这天,郑少华准时到达了厂里,领到了开门红包。他的两个好友没有来,可能打算再过几天来厂里辞职;接着,就像黄师傅那样,到沿海城市打工去了。
虽然厂里有这么多人没有到岗,但这并不影响水泥厂的正常运转,因为有一部分人是附近的临时农民工。正所谓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自从去年顺利完成整顿之后,厂里便开始谋划更好的展。毕竟,像水泥厂这种建材行业,要想展,就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赢得良好的口碑,这样才能不断拓宽市场,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年,厂里的主要任务便是不断提升水泥的质量,逐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要想打造口碑卓著的品牌,就必须狠抓质量,因为质量是任何行业、任何企业立足展的根本。脱离了质量,一切的展都是空谈。所以,厂里在今年将主要的工作重心转移,开始加大力度来搞科研实验。
正是在这样的展规划下,厂长才在去年提出让少华调到科研实验室,一来是希望这个年轻小伙子能够有更好的展,二来也是希望他能够参与到水泥的科研与实验中。
从与少华接触半年多的时间来看,厂长始终觉得,少华绝非一个机械从事体力工作的人,也不是一个简单从事技术操作的人,他应该是一个有着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才能的人。而这种人才可谓相当难得,一旦得到很好展,将来必成大器,必定有大作为。
如今,水泥厂缺的正是这样的创新型人才。虽然少华只有高中学历,但是学历并不代表学力,也并不能成为评判一个人能力的标准。许多成功人士和伟大人物,都没有多高的学历,最重要的是在工作岗位快学习的能力,以及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这才是评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关键要素。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死知识,社会中的知识才是需要活学活用的真知识。
厂长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觉得少华绝非一个恪守常规、因循守旧、死板老套的书呆子,而是一个能够随机应变、敢于创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栋梁之才。虽然短期内他可能没办法一步登天,一下子创造巨大的价值;但是从长远来看,他的展潜力将是无穷的,是乎常人想象的。
自从水泥厂在过年前实现盈利,在这新的一年,厂长决定,先把厂里那些已经比较老化的机器设备全部更换,引进新的设备,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还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是他在去年给所有人承诺过的,一旦水泥厂渡过难关,先要解决的就是工人的工作安全和生活质量问题。
所以,开年没几天,厂长就把生料车间那些老化的破碎机换掉,引进功率更高、效率更强的先进设备,还专门聘请了技术人员来对机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这样,少华就可以抽出身来,全身心投入到水泥产品的实验和研究上。
当然,在工人的伙食问题上,必须在原来基础上更好;让工人吃饱饭、吃好饭,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干活。这样,他们内心自然对水泥厂感恩戴德,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
这种无形的人力投资和人身关怀,是郭文军最重视的。一直以来,他都把工人的辛苦当成是自己的辛苦,把工人的痛苦当成是自己的痛苦;所以,他领导的厂,工人的幸福指数普遍比较高,对他这个厂长比较认可,无不称赞有加。
初九这天,厂长找到少华,和他谈了次话,对他接下来的工作做了新的部署和安排。
“少强,接下来你就到科研实验室去报到吧,我已经给那里的负责人打过招呼了。有什么不懂的,大可向他们请教!”
少华坐下之后,厂长倒了一杯水放在他面前,便缓缓地坐到沙上,随和而亲切地说道。
“好的,谢谢厂长,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少华感激地说道。
“不用客气,好好工作就行了。”
“那生料车间和烧成车间的工作,我还要继续干下去吗?”
“这个我已经有安排,已经找人接替你的活了,你就专心到实验室工作吧。”
“好的。”
随后,少华交接完两个车间的工作,就到科研实验室去报到了。
科研实验室位于车间厂房旁边的一栋楼,与厂里领导所在的行政办公楼刚好相对。行政办公楼位于正门右边方向,而科研实验室则位于正门左边方向。
科研实验室在整个水泥厂处于核心的位置。一个水泥厂能否展,关键取决于其生产的水泥产品;水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其展壮大。而实验室的作用就是对所生产的水泥进行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分析检测,从而确保达到国家标准;同时,也具有开新产品的功用,为水泥厂研究出更优质的产品。
实验楼单独一栋楼,总共有三层:一楼是物理检测实验室;二楼是生产控制实验室;三楼是化学分析实验室。
郑少华走到实验楼,径直来到三楼,找到了实验室的主任。
实验室主任名叫覃文鹏,年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