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节(1/1)
赵恒批阅奏折的时候叹了一口气,刘娥看皇上愁眉不展的样子问:“皇上有何烦恼,与臣妾说说吧,臣妾也能跟你分担分担。”
赵恒回道:“澶渊之盟后,我们少了关南十县税收还要大力发展经济,不然国库入不敷出啊!”
刘娥回道:“皇上,既然边疆已经平息战争,何不在那里开设一个市场,宋与辽、西夏等边境地区的互市市场。专设有官员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入场贸易,须交纳商税、牙钱。”
赵恒想了想笑了:“这个主意好啊,以前也有这种市场,因为那里贸易的违禁物品有多种,设场的地点也时常变更,宋辽边境冲突激烈期间,贸易多停废,澧渊结盟后,可以恢复了置场互市的局面。”
赵恒下诏书景德二年(1005)、辽统和二十三年二月,宋在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县)、安肃军(今河北徐水)开放榷场。同时,辽再置榷场于振武军(今内蒙和林格尔北),以羊及皮毛换取宋地绢绸,彼此互利。双方都采取了一些管理榷场的措施,互致友好表示。
边境市场的顺利开通,也表示了宋、辽友好往来的开始。赵恒命开封府推官、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孙仅担任辽国母生辰使,出使辽,受到极好的礼遇。十月,又派度支判官、太常博士周渐为辽国主生辰使,职方郎中、直昭文馆韩国华为辽国母正旦使,盐铁判官、秘书丞张若谷为辽国主正旦使,并对使节携带礼品名目等作了具体规定。此后,宋辽使节往来年以为常,持续百余年。
上文提到王钦若与宰相寇准不合,他非常嫉妒赵恒对寇准的重用,一副迷弟的样子。
赵恒笑呵呵地说:“现在边境互市,宋、辽友好往来,大宋也不用发动战争,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这样好啊,大宋一定会蒸蒸日上的。”
王钦若回道:“皇上是否认为“澶渊之盟”立的好?”
赵恒立马说:“这是当然!”
王钦若一副痛心疾首地样子说:“皇上,您怎能如此认为呢?这个是大宋的耻辱啊!大宋赔了钱才取得这个安宁,有什么好高兴的呢?也不知道寇准是什么心思!”
赵恒听了这话笑容一收,显然想到自己这件事情做的还不知道后人如何评价他呢,会不会也认为自己窝囊呢,赵恒对王钦若的话深以为然,对寇准也有了意见,他显然忘记了是他自己极力要求议和的,他把责任都推在寇准身上。
王钦若看见赵恒的脸色就知道他的挑拨成功了,他心内暗自得意。
第二日,王钦若上书说:“皇上,臣与寇大人政见不合,影响办事效率,臣准备辞职。”
赵恒哪里能同意王钦若走啊,他连忙回道:“爱卿何至于如此啊,朕还是很欣赏爱卿的才能的,这样吧,朕任命王钦若资政殿学士。资政殿学士职位在翰林学士之下,侍读学士之上。”
王钦若达到目的,连忙感激涕零地说:“谢主隆恩,皇上待臣有知遇之恩,臣遇明主,将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宋置诸殿学士,侍从皇帝左右,以备顾问,无官守、典掌,而资望极高。十二月,赵恒以资政殿学士班秩稍低,又特置资政殿大学士加封王钦若,其班秩在文明殿学士之下,翰林学士承旨之上。此后,常由罢职辅臣充任资政殿学士、大学士,以示尊崇。南宋则常以从臣充任。
其实王钦若一点功劳也没有,他应该引咎辞职的,可是因为他会拍赵恒马屁,赵恒又给他添了这个职位。
五月一日,赵恒视,询问:“现在大宋书板数量有多少?”
国子监祭酒邢昺回答:“回皇上,国初不及四千,目前已十余万,经史正义全都具备了。臣常组织馆阁广搜群书,严加校订,对没有印板的经史书籍重新刊刻,以致经史典籍的流布相当普及,一般的读书人乃至百姓家都藏有。”
赵恒听见这个回答比较满意,然后鼓励道:“爱卿做的工作很好,以后还要经常检校书籍,扩充我大宋的图书数量。”
邢昺连忙点头:“皇上,臣遵旨,一定会做好此事的。”
赵恒说:“朕拿一些书回去看看。”
赵恒拿了几本书来到内廷。
赵恒读着书籍皱着眉头:“这些书中错误怎么这么多?”
刘娥符合道:“是呀,皇上,臣妾读书的时候发现,有些书写的东西前后矛盾,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的简直就是在胡说,应该修撰一些正确的书籍,否则岂不是误人子弟嘛!”
赵恒点点头:“娥儿此话有理,朕现在就命人重新修撰。”
鉴于世行的天文,地理、阴阳,术数方面的书籍中存有不少错误,赵恒命司天少监史序等进行编排订正,择取精要内容,分门别类。景德二年(1005)五月,编成四百一十七卷,名曰《乾坤宝典》。真宗为之。
牒试亦称胄试,为宋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指有关官员子弟、亲戚、门客,因避嫌而牒送别处贡院考试。
今年开始赵恒命文、武升朝官嫡亲送国子学附试。此后逐渐形成如下制度:知州、通判的门客,本治所的同宗或异姓亲属,离乡二千里的随侍同宗亲属,考官缌麻以上亲属和大功以上婚姻之家,皆牒送本路转运司应试,本路帅司和监司的亲属、门客,送邻路转运司应试,宰执、侍从、在朝文武官的子侄等,牒送国子监附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