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人生智慧经典圆觉经的故事》

笔趣阁小说网(biqugeus.com)

首页 >> 人生智慧经典圆觉经的故事 () >> 第十六章:后记(二) 金刚经与圆觉经对比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us.com/149474/

第十六章:后记(二) 金刚经与圆觉经对比(2/3)

们这些比丘,知道我说法,如用筏来作比喻;哲理尚应当取舍,何况那些不是真理的说教。’”

(芸芸众生不要形式上的佛,偶像、众生的各类偶像,寿星偶像等,佛不是偶像,也没有偶像。更没有众生的雕刻的佛。

众生要在心中有佛,如来常说:佛学理论如同汪洋中的一条竹筏,风浪来时应舍弃登岸。那些非经典的论述,更应取舍自便。--参考其它译本)

“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来获得了真理吗?如来有所讲的理论吗?”

须菩提说:“如果我理解佛所说的讲义,没有确定那种理论是真理,也没有固定的真理,如来可以这样说。

佛说:为什么?如来所说的理论,皆不可取、不可演说、是事而非。为什么这样?

一切圣贤,皆采用无为的理论法而还存在相互间的差别。

在芸芸众生大千世界里,拿金银珠宝赠与穷人,这样布施的人有很多的福德。如果有人把金刚经讲给他人,其福德胜过用金银珠宝施与别人。

一切诸位佛学大师所著的佛学经典著作,都用金刚经为总论引出;

而这些称为佛法的经书,也并非佛法。(参考他译本)

众生修行所得的名誉——名为入流的须陀洹,

名一往来的斯陀含,

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的阿那含。

实无有法名的阿罗汉。

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的离欲阿罗汉。

那都是虚名。

人生最为第一的是得到尊重、平等、谦和……

不应借景生情,仗势欺人,应融于自然之变化三思而后行!

譬如就像须弥山王这么大的名气,那只是名声大,身体和旁人都一样。

如来也是一样,昔日在燃灯佛所,似乎学得了所有理论,其实都没有得到。

菩萨在寺庙威武庄严,那都是名和外表。

所以众信徒,应心中生活在清净中,不应图外面的荣华富贵,不应在滚滚红尘中争名夺利……

恒河中的沙子无法计数,想恒河这样的河流有许多,如果善男信女,用金银珠宝装满恒河,施给众人,该得到很多福。

可如果为他人说金刚经,给人以知识和智慧,这样的福德更大。

这些经典之作,能成就最高级极少有的开启智慧之方法,是受人尊敬的。

那些名著所说,就是佛的思想所在,是受尊重的佛家弟子传承所在。

这本名著,说是经典,名字叫“无坚不摧的果断解决人生矛盾的认识论”(金刚般若波罗蜜),这是名,实际是空的。

如来是否可以有三十二种生活形象被人们见到?

不可以的。

如来演说的世界,是隐喻的、并非是真实的世界。

金刚经是经典书籍,可增加坚定纯洁的信心,能使众人产生符合实际的想法。

而当众生以现实为基础,脱离上升到抽象的理论阶段,即可称作佛—哲学家。

当有人读到金刚经这部经典的作品,而泰然处之,他是智慧之人,非常人。他能忍辱负重,成就最高尚的稀少的方法理论。

譬如结成五百世的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节节肢解身体,而无怨恨。

菩萨(宗教领袖、哲学教授)应离开自己的及情感,产生正确的关爱之心。

菩萨的心不应在万花世界、七情六欲之处,应为一切众生服务、奉献社会(布施)……

如来说这些话是实话,不是哄骗人的话。

须菩提,如果菩萨仅仅用佛法理论而为大众宣讲,就如同人进入到黑暗之中,即无所见。

如果菩萨心不被佛法束缚而为众人开启智慧,就如人长了眼睛,在日光明照下,见到各种事物。

须菩提!当将来的社会,如果有善根的男子和女子,能接受秉持读诵这部经典,则如来以佛智慧,全都知晓这人,都能见到这个人,皆得成就无限的功德。”

金刚经就像是佛塔,应毕恭毕敬的围绕,散香礼拜。

轻视和对金刚经疑惑,那是你的修养不够。

经典名著神奇,因果报应更加不可思议。

信众应知道一切众生都要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刻,而没有一个众生是实实在在诸德圆满、诸恶寂灭的。

我于来世被世人称为佛。号释迦摩尼,燃灯佛给我作授予记载,作证词,其实没有创立佛学理论。

如来说一切理论和方法理论都被哲学(佛法)包含,那些所说一切法,符合实际就是,脱离实际就不是。

菩萨如果作证言,佛应当使无数众生被灭度,就不叫菩萨,如菩萨通情达理到一切皆是空间物质,没有证词,那如来才认为是真菩萨。

如来有肉眼,有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所有如恒河沙子一样多众生,有若干种心意,如来都知道。

如来只说那是一个名义。

过去的心念闪过之后不存在,现在的心思瞬间就成过去,未来的心意,心随境变,心思是不可测得的。

“须菩提!你怎么看?

假如有人用全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这个人因为这个缘故,得到的福多不?

“像这样,世尊!此人以这样的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如果福德有实际意义,如来不说得到的福德多;因为没有福德的缘故,如来说得到的福德多。”

“须菩提!

你不要说如来这样说过: ‘我理当有所宣讲佛法。’不要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

有人

状态提示: 第十六章:后记(二) 金刚经与圆觉经对比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