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章 朱寿与朱厚照,官宦与宦官(1/3)
其实说起正德,也就是朱厚照的转变,并不是无机可查的,而这个节点,恰恰就是弘治皇帝去世的前后。
我们在看朱厚照即位初期时的情况,会看到一个与历史上记录的完全不同的小皇帝。
初期的正德不但不是不处理公务,反而是正德想亲自处理大小政事的,他想有所作为。
先帝时南京监察御史沈赉等言:皇上亲录大理少卿吴一贯等所勘边情于阙下事干刑狱宜付所司,不必亲劳圣断,盖以万机丛委或不暇给投间抵隙之人将为取宠市权之计,此今日之体统不可不正者也,望自今政务委之九卿,设或未当责有所归,则事不烦而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皇上你处理的事太多了,应当把小事交给臣下来处理。
在朱厚照即位初期,可以说对大臣们是言听计从,如果说有反对,那就表现在不准许大臣们辞职,不准许大臣辞去他的奖励,大臣们所赞同的几乎没有正德反对的事,甚至对于僧人也是如此。
正德即位没几天,礼部尚书张升等言:大行皇帝宾天宫殿门禁正当严肃,以讥察出入,辨别内外乃政体之不可缓者,近闻真人陈应循,西番灌顶大国师那卜坚参及班丹罗竹等各率其徒,假以袚除荐扬数入干清宫,几筵前肆无避忌,京师传闻无不骇愕,请执应盾等寘于法革其名号追夺印诰及累年所得赏赐,仍照例黜逐发遣。上曰:卿等所言是,应盾等姑免逮问,所冐职事封号俱查革印诰并所赐玉带送所司交纳,今后僧道敢有夤缘出入宫禁,滥设斋醮者并引诱之人俱罪不宥。
意思是西番灌顶大国师那卜坚参及班丹罗竹等僧人各率其徒子徒孙,假以孝宗的法场经常出入皇宫。
这是孝宗时留下的毛病,孝宗尊重僧人,而且孝宗之前的皇帝也尊重僧人,这已是一种传统了。
但是,初即位的正德不但不偏袒番僧,反倒是“革”了僧人们。
弘治十八年六月,初廵抚都御史史琳以保定等府民间草场租银太重奏定轻则上地亩银五分中三分下二分至是金吾等卫请比民间例输纳。从之。
泰宁等卫达子满蛮等款塞自陈为北虏所侵,絜其累重欲入内地以避之,守臣以闻兵部言宜稍加存恤以示怀柔而严为之备。从之。
定幼军觧补开豁例,兵部奏府军前卫幼军逃者审年未五十无疾者仍觧本役……从之。
漕运参将山东都司署都指挥佥事温和乞改……许其暂改子孙承袭仍于原卫。从之。
户部言辽东频年灾伤仓库无蓄,先如郎中王荩所请已预送银一十五万两矣,荩复乞加添银七万四千余两接济支用,宜如所请。从之
……
可以说遍翻史料,正德朝初期,朱厚照对于大臣们的提议可以会所是无有不从。
总之,不是“从之”就是“报可”。
而且在一开始,正德与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位大臣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
弘治十八年六月:己未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言:皇上嗣登宝位之初,赏臣等各银三十两,纻丝二表里,已顿首拜受,近闻户部奏拟将亲王及文武官员赏例通为减省,窃思帑藏告竭,减省赏赐乃不得已,而臣等独受厚赏,心实不安,请辞免。上曰:此先朝故事,勿辞。
也就是说,亲王及其它官员的赏赐都减少了,而对于三位内阁大学士则赏赐有加。
接着:辛酉,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复辞登极赏赐……上曰:朕初嗣位加赉辅臣礼不可废,卿等勿固辞其它财用,朕自当撙节。
其后又多次赏赐大臣。
七月: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刘健左柱国食正一品俸与诰命,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谢迁俱少傅兼太子太傅,健等合疏言臣等……上曰卿等事朕春宫积有辅导劳勚方兹初政特加秩禄不允所辞。
意思是刘健等三人复辞赏赐,而正德说:我自己节省,也要赏赐你们。
也就是说,正德的举止太正常了。
辞职的不允,有罪的不罚,经常赏赐官员,并对官员们言听计从,虽有娱乐,爱好骑射,然而很有节制,番僧们被限制了,这样好的皇帝到哪去找?
在与大臣们发生盐引争执前,实在是在明武宗实录中挑不出正德的毛病。
而且,即使是在盐引争执之后,即使是在与刘健,谢迁,刘大夏,马文升决裂之后,正德仍是如此对待大臣,即使是在任用刘瑾时,他对公事非常的在意。
但是大臣们的从小事上没完没了的唠叨最终消磨了他的勇气,这是个人看明武宗实录的感觉,大臣们那些无意义的坚持到底的谏诤,不要说做为当事人的正德烦,看到这些的人也烦的要死。
而且可以说,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中很少有如正德一样如此重视军事的,一个十四的少年,初即位后,就频繁拨银到边关,极为关心边情,是很有点让人惊讶的。
所以说,正德帝很重军事,称为武帝并不为过。也因此缘故,明朝的文臣们在以后的奏折中提出奖励太丰厚了,认为是“过滥”。
但是有些事宁愿“过滥”,不愿“不及”,过滥的危害较轻,而不及就较严重了。
…………
而导致朱厚照这个有些单纯和善良的少年发生质的转变的,则是他看到了太多大臣们之间的勾心斗角,看到了太多的政治上的黑暗面。
这样朱厚照这个从小生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