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文房四宝(1/2)
“苏兄弟,你可算是醒过神来了!”
被苏潮推醒,佰什一用着衣袖擦了擦嘴角的口水,又是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如是说道。
苏潮摸了摸后脑勺,有着不好意思的解释道:“佰兄,不好意思,刚才想着事情不知不觉有些着迷了。”
“无事,”佰什一显然是不在意这些事情,当即是将自己的手搭在了苏潮的肩膀上面颇为豪迈的回道:“只要你带着我去北殿食坊好好地搓上一顿,嘿嘿嘿……一切都好说!”
正是日影立中的时候,早上赶来初鸣殿比较匆忙,没来得及吃早食,不要说佰什一,苏潮自己都是感觉饥肠辘辘了。
正巧,苏潮又想去那中殿东南的坊市看一看。
修习文道可并非是闭门造车,《论语》中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道更为讲究的是现实中的积累。
别看苏潮的两位堂兄苏钊和苏铮进行文道启蒙比苏潮晚,但后二人自小是追随苏老爷子修读文道经典,这般一来文道启蒙后的逐渐速度必定是一日千里。
笔墨纸砚是文人修炼的四大必备之物,而琴棋书画则是文人进益己身的必经之路了。
北殿食坊中匆匆吃完之后,佰什一也要购买一些文具,也是随着苏潮过了来。
这坊市可能是比起来庐州城内那如同堡垒一般的多宝阁稍显不如,却是因此少了几分庸俗的烟火气息,不过里面的货物是应有尽有。
这方面,佰什一显然是有经验的,当即是道:“苏兄弟看来也是初窥文道门径,倒也不必铺张浪费,寻常文具先用用即可!”
说着,佰什一就是将苏潮带到了一处铺面,显然是这处坊铺的几年老主顾了,与那柜台前的掌柜也是寒暄着说了几句。
随后,佰什一方才是回过头来对苏潮道:“吴国境内的文房四宝以徽州最为有名,其中分别是徽州宣城所产的宣笔、宣砚、宣纸和绩溪所出的徽墨了。”
说着,佰什一就是对那坊铺掌柜吩咐道,拿出两套徽州出产的文房四宝。
那掌柜点了点头,这坊铺内也并无其他的小厮,看来也是铺小人少。
佰什一也是来了兴致为苏潮解释道:“这宣笔可是秦将蒙恬率军南征伐楚,行至中山地区(即宣城境内)的时候,发现中山兔肥毛长,质地最佳,于是以竹管为笔杆,兔毛为笔头制作毛笔,别名为紫毫笔。”
“而宣城石砚则是黑亮如漆、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在中原列国的士林当中都是闻名遐迩。”
“宣纸则是不必多说,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极强,天下皆知。”
“而徽墨嘛……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奉肌腻理,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这些苏潮往昔就粗略知晓一些,毕竟苏府当年可是徽州起家的大族,哪怕是现在,苏府采购的一些文房四宝也是走徽州这条路子。
吴国诗书礼仪之乡首推徽州,而徽州更是中原声名远播的文化之乡,可比拟齐国鲁州。
等佰什一滔滔不绝的说完,又是想起来一件事,对苏潮提醒道:“对了,方才单师的课上你走神了,十日之后,庐州学宫各大殿可是有着一场顶级的盛事哟。”
“何事?”苏潮开口问道。
佰什一说道:“惊蛰诗会!”
“惊蛰诗会?”苏潮并不知晓佰什一为何会在乎这个。
佰什一一想到苏潮先前对文道修炼的一窍不知,也就不奇怪为何眼下的苏潮这般的懵懂了。
“看来苏兄弟你以前可真的是没接触过文道啊。”佰什一叹息道:“如今中原列国盛行的诸多制度都是百年前曹魏古国制定的,如九品中正制,再比如诗会制度。”
“曹魏父子三人不仅是手握制衡天下的权柄,本身更是文道难得的英雄人物,但其中文道成就最高的却并非是武帝和文帝两位帝王,而是临淄王曹植,这诗会制度就是曹植参与邺城诗会时候定下的。”
“即一场诗会若有一石才气,其中诗会魁首者独占八斗,次者再得一斗,参与诗会的众人再共分最后一斗。”
苏潮心道,这不就是才高八斗么!
佰什一解释完,就是乐呵呵的说道:“每得一次诗会的才气灌输,文壁就是扩大几分,理论上说,只要参与的诗会够多,迟早是能够突破文生文位的!”
“这一次庐州学宫的惊蛰文会时间不偏不倚,正是天下大行随国公文道新法时机,说不得庐州府牧和山长都是关注着这次诗会,单师也是隐隐透露这一次的惊蛰诗会的彩头可是着实不小啊!”
佰什一这般说着,似乎是惊蛰诗会的那些彩头近在眼前一般,眼睛都是眯成了一条弧线,十足的财迷模样。
不过旋即,佰什一也是被苏潮的一声咳嗽惊醒过来,这才是笑着掩饰尴尬道:“嘿嘿,即便是那些惊蛰诗会彩头和八斗才气拼着不要,最不济也是要把最后众人瓜分那最后一斗才气拿到手吧。”
正在佰什一说着的时候,苏潮就是简单了坊铺的掌柜提了两个书箱放在了柜台上,里面各一套徽州所出的文房四宝。
有着一支紫毫笔、一副宣城石砚、一千张宣纸,一块徽州石墨。
都是难得的佳品,一套徽州所产的文房四宝要价两学勋,算是极为中肯的价钱。
佰什一知晓眼下苏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