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天大漏洞(1/2)
13日晨,日军,除乏驴岭留下一个步兵中队200人和2门步兵炮小分队担任守卫外,其余主力,尽数开拔,沿着山路向三十里外的测鱼镇进发。 x23u更新最快
而野炮大队因为山路狭窄的问题不得不被放弃,被一个伤亡率超过百分之五十需要修整的步兵中队护送着前往娘子关前线。
第26炮兵联队的建制在获得这个归来的野炮大队后将会彻底变完整,拥有24门野炮和12门105毫米榴弹炮,对娘子关防线形成更大威胁。
而近乎是全军出动,经过整合后依旧拥有着近4个步兵大队的步兵第40旅团此时拥有13个步兵中队近2700步兵;5个重机枪中队超过40挺重机枪,人员超过500人;两个步兵联队直属炮兵中队合计山炮8门,步兵炮8门,90迫击炮4门,人员超过500人;五个步兵大队直属炮兵小队拥有10门步兵炮,人员超过300人;4个辎重中队人员超过800人;一个山炮大队12门山炮,人员更是超过1000人,加上两个步兵联队队部人员,旅团直属步兵中队及团部人员。
从乏驴岭出发的步兵第40旅团人数高达6500余人,浩浩荡荡在山路上排列了足有十五里。可谓是兵强马壮声势吓人,看得和第80步兵联队部一起行动站在山岭之上的上月良夫也忍不住微微额首。
这,才是步兵第40旅团的实力,有此强军,还有什么支那人的阵地攻不下来?一天的修整,已经让这位日本陆军少将暂时忘记了乏驴岭下的伤痛,不算从109师团借来的这个山炮大队,不算留守在井陉县的大半个步兵大队,他步兵第40旅团此次出战人数满编应该是7200余人,但现在,却是足足少了1700余人,两个步兵大队基本被打残,1000余人战死,600多人被运往师团设在井陉县城的野战医院。
与此相比,第17师战死6000,因伤治疗者达1500余,总伤亡超过7500,和日军雪花山乏驴岭两战伤亡比为4.5比1,看上去是防守方的第17师打了个大败仗。
殊不知,自77事变以来,无论是一败再败的华北战场,或是现在已经把精锐中央军整编师几乎都已消耗一空正在把四川、湖南、广西、云南杂牌军往里填的淞沪战场,**与日寇伤亡比从未小过7:1过。
也就是说,每想毙伤一个日寇,中国官兵最少也要付出七个人。反观乏驴岭之战,英勇的第17师虽因为战略需要放弃阵地,但在这五天的防守战上,实是胜利之战。
步兵第40旅团,丢失了两个步兵大队的战力,其实力,已经折损三分之一。
但就是只拥有三分之二实力又得了一个山炮大队加强的步兵第40旅团之所以还敢孤军深入太行山脉,那是他们也足够自信,哪怕就是遭遇中国人一个军两万余人,他们也敢与之对阵。实际上他们也拥有这个实力。
曾经时空中,第17师防守雪花山乏驴岭和日寇血战9日,实际战损高达万人,最终能撤回娘子关的,不过2700余人。而步兵第40旅团,仅出动一个联队罢了。
现在共拥有20门75山炮,12门步兵炮外加4门迫击炮的他们,不算天空中还有陆航轰炸机的协助,完全可以正面击溃中国的两个师。
日军,没有底牌,他们的底牌就是步兵第40旅团的强悍战斗力,从第20师团到最底层的士兵,他们并不认为会有中国人的军队能对他们产生一点点威胁。或许有,但绝不在这里,凶神恶煞般的独立团正在旧关和步兵第77联队恶战。
连打了四天,不说高木义人,就连远在石家庄的川岸文三郎也不得不承认,独立团拥有和第77联队叫板的实力。甚至他还不得不悲剧的承认,如果没有105榴弹炮,步兵第77联队不是独立团的对手。
这并不是川岸文三郎悲观,而是战场态势的确将双方差距表露无疑。
在没有动用榴弹炮炮击的时候,双方于战场上冷射,高达400米的射程,日军的死伤竟然也高达百分之十。可阵地上的中国人死伤却寥寥无几,日军在引以为傲的射术上完全一败涂地。
仅是此,尚不会让傲慢的日军就觉得技不如人了。最让身临第一线的鲤登行一大佐及高木义人少将浑身发寒的是,旧关阵地上独立团守军所展露出的火力,大小口径的迫击炮,他们最少装备了20余门,轻重机枪少说也有30挺以上,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山炮,高平两用高射炮,高射机枪。
如果没有野炮榴弹炮大队助阵,不说山地攻防战,就是在平原野战中,他们也不一定是人数还略少几百的独立团的对手。
还好,如此可怖的对手中国仅有一个,而且人数并不多,也就一个团。而这样的一个步兵团被步兵第39旅团牢牢的牵制在旧关,这对于上月良夫来说,绝对算是个好消息。
除去独立团,再无任何中国部队可以挡住他向娘子关迂回前进的步伐。
上月良夫当然不会知道,独立团除了一个营在旧关,其余,全在他的必经之路---七亘村等着他。
其实,步兵旅团也足以自傲。刘浪为了对付他们,从9月下旬就开始做准备,先是煞费苦心的和386旅对调部队,将位于七亘村的伏击部队主力大部换成火力甚至比日军都要强上三分之二的独立团,接着又花费大价钱从山西老汉那里购买了足够的弹药和专门用于对付日军的“大杀器”,最后还动用了种种人脉将“航空义勇军”转场到延安,准备在伏击战开始时,将日军最大的威胁---飞机给歼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