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起死回生的药方(1/2)
洪星月是从事尖端医学研究的博士,他当然知道,半个月对于刘莹现在的病情是远远不够的,他之所以如是道别,完全是使用医学心理学的鞭策鼓励技巧。
告别之后,洪星月直奔福州机场去而。在候机厅里,他选择了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思考着柳昶和刘莹这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金童玉女式的爱情,之所以造成这次情感危机的原因,他得到了一个不寒而栗的结论,那便是激情易冷,浓情易淡,完美易缺,唯美易反。
洪星月果断地认为,这个结论是医学和社会学所共有的,都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但学科的差异全在于解决问题之道,医学是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干预,而社会学则是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实施干预。
洪星月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将结论的四句话记录到了电脑笔记本上之后,他掏出手机,想了一想,应该同谁分享这个成果呢?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当然是昼思夜想的邓鹃了,热恋中的她。
洪星月拨通了邓鹃的电话后,他迟疑了,对方不断地传来隔空亲吻的声音,不断地叫着“亲爱的”,可洪星月不知该怎么向活泼而甜美的她报告这个结论,最后只是不冷不热地告诉邓鹃,飞机马上起飞,他要登机了。
话说洪星月告别柳昶和刘莹他们的心理干预,起到了奇迹般的效果,刘莹极力配合医生的调养,输液,打针,吃药,锻炼,好好吃饭,多多喝水,保持心情舒畅,增进夫妻之间的信任,给彼此一个可以接受的独立空间。
太好了,刘莹的脸色渐渐恢复了活力,渐渐有了莹润的光泽,目光也渐渐恢复了神采,体力也在快速地增强。
柳校长夫妇和刘莹的父母都为这巨大的变化而欣喜,可刘莹的积极锻炼,让四位老人都有些吃不消。
刘莹入院的第六天的早晨,刘莹的母亲终于提出了抗议:“莹儿呀,你让我们稍微轻松轻松行吗,我们这些老骨头能经受得起这样的折腾吗?”
刘莹满脸的不高兴,可心里想的,她没敢说出来,她也不会说出来,毕竟她是知书达理的,是有良好教养的。
“该陪的不陪,你们不用陪我了!”刘莹淡淡地对母亲道。
刘莹的母亲怎么会不知道实情呢?这是医嘱,是治疗刘莹病情的一剂药方,是在世界医学界颇有名气的少壮派研究者洪星月博士开出来的,配合身理调养的同时进行情感心理干预,让刘莹与柳昶之间习惯于一定的距离感,培养情感距离的承受力,培植情感距离的抗压能力。
这剂药方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
福州康复医院听说大名鼎鼎的洪星月博士到来后,理所当然地尽地主之谊,并请教医治的方法。洪星月让院方召集病患的家属商议时,没有一个人不吃惊不怀疑的。
“洪博士,这也太不尽人情了吧?”柳昶首先不能接受,他的理由似乎是情感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尤其是有利于疗治心灵的创伤。柳校长、刘莹的母亲和福州康复医院的医生也是相同的看法。
洪星月没有失望,他的解释令人口服心服,他是这样讲的,情感引发的心理疾病很复杂,情感**症并不都是缺乏情感或者情感太浓,往往是走上了情感依赖的两个极端。
一种是缺乏情感依赖而心理被掏空,就像是赤地千里的土地,它渴求雨水,只要有雨水,土地便有生长庄稼的希望,如果有充沛的雨水浇灌,它就可能成为沃野。
而刘莹则是另一种情形,就如同涝灾,庄稼成天浸泡在情感的雨水里,她容易腐烂,如果被洪水冲刷,易于连根拔起。如果要让涝灾中的土地恢复正常,必需排涝,流走表面的水流是不够的,还需要挖深沟排水,让土地干燥疏松,培植地力,否则,这土地就会被废弃。
柳昶经过思考后,他想明白了洪星月博士表达的意思,他向老人们做了更通俗的解释,即刘莹需要抓住治病的最佳时机,培养情感的独立能力,习惯于若即若离,习惯于个人情感的调节,不能过分依赖情感的呵护,这样,才能正常生活。
其实,柳昶懂得这个道理,并不等于他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要让柳昶离开刘莹的视线,那怕是短暂的离开,也不容易,因为这种浓情的**症是相互感染的,应该说,柳昶也病得不轻,只不过他是男子汉,免疫力强一点而已。
这不,柳昶除了必需到历史研究所去的时间之后,他都在围绕着刘莹转,只是隔着一扇窗户罢了,他总是在窗外默默地观察着刘莹,心疼着哩!
即便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刘莹去医院的草坪上散步,柳昶也会躲在大树后面深情地看着,为之提心吊胆。
他们夫妻的这种病,医治起来真是不易。
有一个晚上,刘莹在草坪上围着树慢跑,柳昶也在有意识的回避着她,陪伴刘莹的生母看在眼里,难过不住地袭上心头,他为贤婿的不易而疼心,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刘莹跑到生母跟前问道:“妈妈,你为何流泪?”
父母佯装着揉了揉眼睛,以沙粒吹进眼里为由应付女儿,刘莹做梦也不会想到,那粒沙子大着哩,是一粒会喘气会关心人的沙子,不过,不是风吹来了,是做贼似的心不甘情不愿地游走在大树后面的一粒沙子,会心如刀绞的一粒沙子。
刘莹在病房里的时候,因为柳昶太有名,他躲在室外的窗边时,随时都得警惕着来人,不是躲避,而是阻止,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