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幕府风云》

笔趣阁小说网(biqugeus.com)

首页 >> 幕府风云 () >> 第 16 部分阅读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us.com/168627/

第 16 部分阅读(1/6)

的目光转向李成,眼下之意不问可知。

“哼!”李成冷笑了一声,走到那麻衣旁一提,脸se微变,原来这麻衣却是特制的里面的夹层里灌满了铁砂,足有五十斤重,穿在身上比披了两层皮甲还重,显然是用来专门训练士兵披甲厮杀的。李成也不说话,三下两下将麻衣穿上,转身走隔壁的矮墙外,深吸了一口气,冲到矮墙旁飞身越过矮墙,身手轻捷,便如同空身一般。接着李成拔刀一刀将竹靶斩断,又拿起弓箭,瞄准了六十步开外的箭靶,连发四箭,除了第三箭偏离红心一点外,其余三箭都命中红心。李成看了薛良臣与周平一眼,将弓与麻衣放回原处,退到一旁。

周平笑道:“这位李兄弟果然是好身手,不知哪位兄弟愿意上来一试身手?”

这时堂下又有几人上来一试身手,这些人就远没有李成这般本事了,十个人里最多也只有四五个能够越过矮墙,剩下的又有好几个被she箭这一关淘汰掉的,到最后一百多人里只有不到二十个能够通过测试的,都是安阳乃至相州内有名的枪手、she手,看的薛良臣不由得暗自点头,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周平在一旁却是越看越是皱眉头,原来他在这些人里居然没有看到岳飞的身影。因为岳飞在韩府里做佃户,所以他只是让薛良玉替他送了个口信过去,没想到今天竟然竟然看不到人。他转身抓住薛良玉问道:“良玉,怎的鹏举没来?莫非你没把口信带到?”

“岳飞他回老家去了,好像是家里出了点事,你不知道?”薛良玉惊讶的反问道。

“出了事?”

“是呀,听说是家里老母生了病,回家照看去了!”薛良玉答道:“他也是没运气,这等好事都错过了。”

“那你可知道岳飞他家乡是哪里的?”周平急问道。

“不知!”薛良玉摇了摇头:“一个外地来的田客,哪个知道。周大哥,有咱们在就够了,不缺他一个!”

“嗯!”周平点了点头,他本想借着这次机会把这位未来的武鄂王收入自己的囊中,却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济州那边已经来人催了好几次了,耽搁不得,自己又不知道岳飞的具体住址,看来这次是要错过了。

“既然如此,那诸位先回去收拾行装,两天后便在这里集合,一同前往济州如何?”台上薛良臣大声道。

“谨遵郎君吩咐!”

很快,中选的那二十余人便离去回家收拾行装,其余则留下吃喝,唯有那李成却依旧留在自己桌上。他身旁一人低声问道:“李大哥,你方才为何这么好说话,便放过了那薛二郎?”

李成冷哼了一声,没有回答,半响之后方才低声道:“那可知道刚才那番测试是出自何处?”

“不知。”

“此乃是西军陷阵之士的选测之法,大种经略相公身边的背嵬军便是这般选练出来的!”

“当真?”那人脸se顿时大变,原来这嵬本是酒壶的意思,背嵬军便是替主帅背酒壶之人,自然是将帅的亲信j兵。当时西军兵j,甲于天下,能够在西军名将大种经略相公身旁侍卫之士,只怕就算御前诸班也比不上吧。韦伯又穷又贪财,觉得书好的读者打赏,评价票,推荐啥的都丢过来吧,如果能向同伴推荐一下更好!成绩好了作者才能更有动力码字呀!

第五十三章吴发成

“这麻衣几不下五十斤,穿在身上便是身披双甲,那佩刀足有六斤五两,而寻常单刀也不过三斤左右,这身披双甲,临阵陷敌,若非是背嵬j兵,考校这些作甚?”李成自语到这里,冷笑起来:“也罢,我便走一套济州,看看能否博个出身!”

数ri后,周平一行人便从安阳向南,到了河阳改乘船沿黄河而下,然后转由运河往济州去。一路上倒也还顺遂的很,到了济州已经是当年的十一月底,眼看来年就是宣和二年了。

“轻点!轻点!你想疼死老爷呀!”

济州府都巡检吴发成趴在床上,背上青紫一片,一旁的肥胖妇人正小心翼翼的往上面贴着滚烫的跌打膏药,不时引起他的惨叫。这是上午在堂上那二十脊杖的结果。按照知州韩相公的大令,这蔡太师生辰纲的官司,十五ri一比,只要一ri拿不下宋江那一伙盗贼了解了这场官司,每隔十五天他都要挨上这二十脊杖。幸好施刑的那几个衙役手下留情,每次都是棒头着地,虽然看上去打得很,都是轻轻着肉,只是看上去厉害,筋骨却都还好,不然早就一命归西了。

“老爷,还是想个办法吧!要不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那肥胖妇人是吴发成的浑家,一边小心的替丈夫背脊涂上药酒,一边试探着问道:“要不干脆不做这个都巡检了,我们家里还有百多亩地,州府里还有两家铺面,便是收些租子也饿不死!”

“你说的倒轻巧!”吴法天骂道:“没见识的妇人,头发长见识短,要是能不做老子还拖到今天,你当半个月就二十脊杖是好熬的吗?知州老爷已经在堂上说了,如果再拿不住那天杀的灾星,便要让你老爷我去琼崖走一遭!”

“啊!”那妇人吓得两手一抖,险些将跌打酒瓶子摔在地上,她也从丈夫口中听说过“琼崖”这个地名,都是某个得罪了上官的倒霉鬼被“追回出身以来文字,发配琼崖”什么的,这个倒霉鬼的下场一般都是没多久就是得瘴气而亡。对于当时的北宋官员来说,发配琼崖基本就和“缓期两年

状态提示: 第 16 部分阅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