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旭日升(1/2)
第一三八章 旭日升
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饮料,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含有天然茶多酚、咖碱等茶叶有效成分,兼有营养、保健功效,是清凉解渴的多功能饮料。
茶饮料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冲泡、速溶茶、果汁茶、纯茶、保健茶五个阶段。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就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后来大家都知道康师傅、统一的茶饮料但是在中国第一家做茶饮料的并不是这两家公司而是一个大家很陌生的名字旭日升。
一个以县级供销社为家底孕育起步的旭日集团,通过对国内外饮料市场的考察,在中国的传统饮料"茶"上做文章,独辟蹊径首创"冰茶"概念,投入3000万元用于旭日升冰茶生产和市场开发。创业初期,上百名员工带着产品走向了京都、沪市、津门、金陵、山城等大城市,通过地毯式布点、密集型销售,建立起48个旭日营销公司、200多个营销分公司,连接起无以计数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形成了遍地开花的旭日升营销网络。
按理说有着这么强的发展势头,又是本土企业占据了一片空白市场的旭日升不应该给后来的康师傅和统一染指茶饮料市场的机会啊。怎么会到后来根本听不到旭日升的名字了那。
九十年代的中国商界是一个可以快速成神的年代,但是也是跌落神坛最快的年代。尤其是在零售这个行业上活到最后的更是很少很少,旭日升也是一样,他的死跟外资没什么关系完全就是因为自身的原因。
细看日后的食品行业称王称霸的企业
没有一家不是厚积薄发经过多年积累的,两可乐就不说就拿娃哈哈、康师傅、统一来说。娃哈哈稳扎稳打以保健品起家确又能及时抽身所以占据了一席之地,康师傅背水一战抢占空白市场然后专心做渠道,统一自己条件过硬猛龙过江之前就已经完成了集团化,应对各种情况更是游刃有余。反观旭日升那,作为中国冰茶饮料历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饮料历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供销社起身的旭日升本身在硬实力上就差了点意思,但是因为产品好扩张快所面对供不应求的场面旭日升开始了疯狂扩张,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发展模式。
熊师傅现在卖的这么好秦雄都不敢盲目的扩张,开分厂找代工都是谨慎又谨慎,哪怕放弃一些市场也不愿意急功冒进,秦雄不着急现在的熊师傅没对手怎么打怎么有理,因为有的时候供货不足原本有些蠢蠢欲动的经销商反而消停下来了生怕消减了他们的份额,更神奇的是你这东西越少买的人越多。
而旭日升确不一样完全就是玩命的扩张,有钱得上,没钱借钱也得上,如果能保持其中的平衡也可以但是旭日升更大的问题是内部管理,时势造就英雄。冰茶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是一个创新的产品,得益于当时的市场环境。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由几百人膨胀到近万人规模时,这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很快暴露出了诸多顽疾。这么大的企业集团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员工主体来自于本县,来自于本县的农民,管理层的平均学历在初中以下。如果给这些农民兄弟一定的学习时间去学习怎么做企业也许旭日升也许不会落寞的那么快,秦雄接手起兮实业之前,虽然工厂不大但是干部的素质确极高,除了高薪挖来的大学生还有很多从政府部门挖过来了,秦雄接手后更是注重管理层的素质培养,可以不在乎你的学历但是不能不在乎你的学历,秦雄手下的头号大将赵卫军初中没毕业,自从得到秦雄的重用后几乎有一
点空闲时间就去夜校学校充电,也正是如此所以秦雄接手后才没有大规模的清洗厂内的管理层。
但是很明显旭日升是没有这样的远见了,随着市场的扩大、膨胀,人员的增多,旭日升原有的销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无法对越来越多的市场和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量化管理。虽有制度却不严格执行,造成极大的浪费,奖励机制又不明确,导致业务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是内斗。可能旭日升的高层也意识到了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就花大钱请来了很多人才甚至其中还包括可口可乐的地区高管,这样造成了一个什么后果那就是老派人和新派人的相互压制,大家都别好好做企业了,打架玩吧。
企业之间内部的派系山头很常见包括秦雄的企业都有这种苗头,以章明为首的原老厂系和以赵卫军为首的销售系还有一些不受待见的边缘干部,但是这些派系之间的斗争是良性的,公司有秦雄和秦思琪两尊大神镇着没有任何人能玩出什么幺蛾子。
但是旭日升和秦雄的起兮实业不一样,就是把秦雄扔到旭日升他也头疼。旭日升就这样把自己给玩死了最严重的时候旭日升产品在终端频频出现断货的现象。一些超市里,旭日升的广告牌很醒目,却找不到旭日升的产品;询问之下却已许久不卖旭日升了……旭日升销售管理的混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旭日升的死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史为鉴秦雄把旭日升的作死之路记得劳劳的所以在熊师傅取得一点成绩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