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纵观全局(1/2)
“如今世家最重视何事?”邵景明问道。
“怕是家族传承。”孔融想了想说道。
“不过,世家为保传承,自然要分清嫡庶。”
“可这与此事有何关系?”
“在世家之中,嫡庶待遇那可是天差地别。”
“那是自然,嫡子乃是继承家业之人,自然更受到重视。”
“可那些旁系子弟,没有家族的资源,仕途恐怕困难许多。”
邵景明说得没错,嫡庶在古代,区别可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家族的资源都会倾注在家族的嫡长子身上,至于旁系子弟和庶出子弟,那就只能喝口汤了。
但也不是绝对,比如袁绍,他就是庶子,而且是过继过去的庶子。但是凭借袁绍的能力以及家族的喜爱,袁绍才能成为一方诸侯。而袁术是嫡子,所以袁术一直对袁绍不服,兄弟之间互相不服,所以两人虽没有厮杀,但是相互使绊子也是经常的事。
“不错,庶出若想出头,除非其有大才,否则…”
“既然如此,若是我给他们一个出头的机会又当如何?”邵景明笑道。
“机会?”
“不错,愿去做教书先生之人,便可在其履历上记一份功劳,待到日后升迁之时,此时可作为升迁之凭据。”
“这…”孔融没想到邵景明会来这么一出,不过孔融细细想来,邵景明的计策倒是有些道理,“这倒不失为一条妙计,只是以利诱之,可长久否?”
“无妨,待到成事以后,恐怕做教书先生便是入仕必经之途,如举孝廉一般。”
孔融明白举孝廉这件事现在基本成摆设,因为只要做官的,都有会被举孝廉,但是被举孝廉之人,都是孝悌之人吗?当然不是,但是你要想做官就必须得举孝廉,这是一条必经之路。邵景明的意思便是让教书变成像举孝廉一样,成了习惯之后,自然就不会缺教书先生了。
“只是,若是有人追名逐利,教书之时蒙混过关,又当如何?”
“水至清则无鱼,此事难以避免,就像贪腐之事一般,到时便设立监察,以监督此事。”
“嗯。”孔融点了点头,表示对这件事的赞同。
邵景明的意思不只是监察这些人,而是要监察百官,只不过检查百官这种机构,若是处置不当,很有可能会变成某些人手里的工具,所以这件事还得细细琢磨。
“既然如此,之后便有劳先生了。”
“为了天下,老朽无论如何都得帮你们。”
“多谢!在下告辞!”
邵景明离开孔融家里之后,心中的石头总算是放下了,只要孔融肯答应,这件事就好办了。孔家的地位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撼动的,所以有了孔家,再加上荀彧等亲曹世家的帮助,这件事的成功率是很大的。
虽然这件事会对世家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与当权者交好的世家来说,这些虽然有影响,但是不大,只要他们与曹家关系好,是曹家的铁杆,他们的地位自然不会动摇,这也是邵景明敢制定这个计划的原因。
他们曾经合计过,在这件事里面,能够与曹家站在一起的世家有不少,而且他们大多是曹操起家的亲信,所以忠诚度还是足够的,比如荀彧、荀攸、程昱、许褚、满宠,这些只是举个例子,其实不止这么多人。所以这件事的难点并不是有多少世家支持,而是那些世家反对以后会做出什么事。
邵景明能够想象到,这些人到时候很有可能会做出聚众反抗之事,故而到时候该怎么处置这件事,才是最麻烦的。
邵景明将结果告知了曹昂、郭嘉、荀彧等人,有了孔融的支持,他们成功的几率自然就提升了。而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商量怎么应对之后的变故。
因为很有可能会引起兵变,所以他们得在各地布置兵力。至于选择的地点,才是商量的重点。
豫州是曹家的核心之地,所以这里的人即便有反对的,恐怕也难以应付众多的曹家亲信,故而豫州不是重点。
兖州、青州、徐州、冀州,这几个地方,除了沛国是曹家的老家以外,其余都是世家林立,而且对于曹家并不友好。其中的典型便是兖州,因为当年边让之死,使得整个兖州都对曹操产生了不满,虽然曹操已经死了,但是兖州依然对曹家不满。
徐州,当年曹操攻打陶谦之时,没少在徐州造下杀业,屠城这事,曹操也干过,所以徐州恐怕也是个麻烦的点。
青州,孔融曾经在青州北海国为官,故而有孔融出面,恐怕青州的反对不会太过剧烈。
冀州,原是袁绍的老巢,袁家被灭以后,冀州自然便是曹家关注的核心之地。虽然袁绍已死,但是冀州恐怕仍有袁绍的支持者,所以到时候,冀州恐怕不会安分。
雍州乃是新立之州,原是匈奴,故而此事对于匈奴人来说,恐怕影响不大,甚至还是一件好事。
幽州,如今鲜卑两部被灭,幽州境内仍存有兵力,即便出现问题,有大军镇守,恐怕他们翻不出花。
并州,并州乃是与鲜卑交界之地,故而绝对不能放松警惕,郭嘉建议从幽州抽调些兵力,前往并州,以防不测。
凉州,凉州乃是镇西将军马超所在,以马超的能力,凉州恐怕无人敢轻易作乱。
益州,自张鲁、刘璋投降之后,益州之地牢牢地为曹氏掌控,并且有张松、法正、孟达等益州名仕,故而益州即便有乱,也不会太大。
最后剩下荆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