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新颖昵称(36)(1/2)
金庸大师和黄易大师二人的那些作品,喜欢的人,尽管继续喜欢;不喜欢的也简单,不去看不去理睬不就得了。
比如说,中国围棋棋圣聂卫平,他喜欢玩的项目很多,据说他却不喜欢听古典音乐;应邀去了听交响乐,听着听着居然在现场睡着了,而且还鼾声大作。
然而,过后他依然很平静;他只是不知道怎么欣赏那种艺术,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话说李铁如头脑发热,跳级升到5d;以为自己棋力忽然有了质变,就想要立即冲击6d以及网上更高的段位。
普通人很容易这样,比如说前不久,中国男足好不容易冲进世界杯决赛圈一次;人们就莫名其妙地盲目乐观起来。
分组抽签后,中国男足与巴西足球队、土耳其足球队和哥斯达黎加足球队分在同一个小组。
很可惜,中国上下当时都有些过于乐观,居然以为,巴西队并没有过往那么强大;人家是世界唯一的四冠王,再怎么状态不佳,也远非中国男足这种水准可以随便轻视的呀?
对土耳其队的评价也不高,认为对方最多不过欧洲二流队伍;严格来说,这个评语不算低估。
但是,加个不过是什么意思啊?
咱们中国男足不过亚洲二流水准,能不能完胜欧洲四流水平,都不敢打包票的,好吗?
对哥斯达黎加队,评价为应该与中国队旗鼓相当。
这个,鉴于当时我们的资讯水准,这样估计也不能说高估了自己。
这些对对手的评估还勉强算靠谱,对自己的估计就有点偏差了。
严格来说,中国男足的实力当时肯定不足以抗衡巴西队与土耳其队,与哥斯达黎加队有一拼。
无论赛前或者赛后,我们都应该这样想才对。
而我们开赛前的口号“胜一场、得一分、进一球”,非常值得商榷。
高调喊出,要力争出线权,就更加令人无语。
这目标口号也是的,粗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仔细品品,就非常不对味。
试想,胜一场、得一分、进一球,这目标应该是从高到低排列的。
意思就是,胜一场或以上最好了;不然平一场也不错;最不济,一场也胜不了、平不得,最低也要努力进一球。
喊得山响的,貌似很想争夺出线权的口号,潜台词是,努力争取进一个球?
如果真的这么有自知之明,何必空喊“出线”的大话?喊给谁听呢?难道只是为了自欺欺人吗?
真要是很理智、很客观地看待问题,目标口号就应该反过来,就是“进一球、得一分、胜一场”;而且,绝对不应该乱喊什么出线;那根本不是什么积极进取,完全是好大喜功。
一反一正,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顺序颠倒了;这两个口号有什么不同吗?
单纯意义方面没什么不一样,不过看到口号的民众,所受到的心理暗示和心理期待导向却大不相同。
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却只是近年来竞技体育成绩突飞猛进,本来算不得体育强国的。
考虑到近十几年中国各方面都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体育也算强国之一,也勉强说得过去了。
所谓勉强,就只能局限在夏季奥运会竞技体育成绩方面,还有几大优势体育项目方面。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体***击、跳水、举重等几大项,还有女子三铁以及击剑、跆拳道、柔道等一些零星准优势小项目。
认真研究不难发现,我们的优势项目,在要求身体素质同时,普遍对技术、技巧与灵活性、灵敏度方面要求很高;相对来说,对体能、体力方面要求略低一些。
强调这些,并没有夸大人种论的意思。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欧美的白色人种与黑色人种体育方面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另外,我们中国体育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起步就落后得很多,目前仅处于发展和追赶阶段。
大部分竞技体育项目都是如此,男子足球这一项更是这样。
不得不说,去年那届世界杯,我们赛前“胜一场、得一分、进一球”这荒诞的目标,加上力争出线的莫名其妙口号,极大地误导了中国广大临时球迷们。
我国的体育迷并非很多,足球迷也是一样。
而且,为数不很多的体育迷、足球迷们,每逢世界大赛时,数量就会急剧猛增。
无数平时根本不关注日常赛事的人们,临时会加入体育迷、足球迷大军之中。
有好事者专门就此提出问题,中国有13亿人,估计有多少足球迷,男女比例如何呢?
一家市场调查公司曾在中国几个大城市对足球迷的情况作过一次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14岁以上的1.7221万名受访市民中,有3456人承认自己是足球迷,占受访总人数的20.8。
有人由此推算,中国的足球迷约占人口的两成左右。
有专门研究球迷行为的学者,根据球迷对球市的参与程度,把他们划分成4个级别:边缘球迷,其人数的比例为7;初级球迷,人数的比例为64;中级球迷19;高级球迷8。
边缘球迷是指足球是他们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但对足球所知不多。
初级球迷略懂足球的技战术,知道一些球星的名字。
中级球迷参加球迷会,经常到球场观看球队训练和比赛,能对赛事进行分析,对球员的表现评头论足,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