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落红无情思君眠(1/2)
公子启在彭城实施变革取得显著的成效,国富民强,百姓欢呼雀跃。百姓们聚集在一起敲锣打鼓行至彭城县衙大门,正中间举着一个大的牌匾“天下为公,”但是此时的公子启连夜悄悄的离去,为了是不惊扰当地的老百姓。李三带领众百姓跪下,面朝北道:“我们在此恭送公子,公子一路好走。”县令陈子臻带领彭城各个地方官员跪下道:“公子走好。”
巴国之王率领百官相迎,出城百里。公子启的大队人马已经行至阆中境内。巴国之王站在百官之前,焦急的望着前方,问左右道:“启儿行至何处?”
“大王,公子已经行至阆中境内了。”
“嗯,好,”巴国之王满意的点了点头,面带微笑的望着前方。
公子启的头一直伸向前方,远远的望去,见到远处站有很多人,后面百里是高大的城门城墙,此时公子启的心情是如此的激动,下车后步行向前方走去,行至巴国之王面前跪下道:“父王。”公子启身后的众兄弟随后跟上跪下,道:“吾王万寿无疆。”身后的百官跪下道:“恭迎太子殿下。”巴国之王走上前扶起公子启。
“启儿,请起,”巴国之王望着百官和公子启身后的众兄弟道:“诸位平身。”众人都站立而起,随巴国之王一起进入王宫大殿,巴国之王在宫殿之上摆上盛宴,庆祝公子的归来,众大臣可以在此畅所欲言。
“启儿,当剑阁传来你战死的消息之后,寡人说什么都不会相信,如今你尽然出现在寡人的面前,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父王,孩儿当时率领死士追赶逃亡的残兵,没想到的是中了秦军的埋伏,死士护着儿臣冲出重围,但是前方是悬崖,后有追兵,儿臣不想被敌将所俘虏带领死士跳下悬崖,为国家效忠,后来被一个上山采药的江湖郎中所救才有儿臣的今天。”
“这是天意啊,天不绝我巴国,留下公子,”相国王蓉端着酒樽走出上前来站在公子启的面前道:“巴国有公子启,我们巴国兴旺昌盛有望了,臣敬重公子,敬公子一樽。”
“相国大人严重了,巴国的兴旺全全仰仗于诸位朝臣,并非在下一人之功,”公子启站立而起,举起举樽,先干为敬。
巴国之王坐在朝堂之上,甚是欣慰,道:“启儿,你在彭城变革,政绩显赫,你是寡人的好儿子啊,寡人有你这样的儿子而感到高兴啊!”
公子启站出跪下道:“父王,儿臣有一事要奏,这是儿臣在彭城起草的变革方案,还请父王过目。”
“今天寡人很高兴,所有的变革方案寡人准了。”
“谢父王,”公子启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之上。随后公子启在彭城实施的变革方案在巴国境内实施,诏令明日颁发。
公子启回到自己的府上,拿出竹简放在案桌之上,准备起草全面改革的具体方案,包括政治,军事,民生等。此时夜已深,感觉到自己有些疲倦,拿出发簪发呆,这是玲姑娘在离别之时送给他的,看来他是在想念玲姑娘了。下人进入公子启的书房拿出玲姑娘写的那首诗,这是悲秋哀秋之思。
“这是什么时候送到府上的,”公子启望着这位下人道。
“五天之前佛城县有一个衙役送到府上来的。”
“嗯,好,你先下去吧,”下人退出。公子启起身走出到窗前,望望天边的圆月,思念还在远方的玲姑娘,如同这圆月一样孤寂,凄凉,诗兴大发走在案桌之前,将发簪塞入怀中,握起笔,一手接起长袖在白色的丝巾之上挥笔。
思君
江水之滨,忧思无常。寒上霜白,夜长无殇。举樽同情,独思苦觅,何以为常?
为君之思,白露为霜。江上之渚,故心为望。伊人江尾,于在江头,互盼何逢?
落红一去,滔滔之江。孤子难安,白露为平。凄凄幽明,悠悠瓜洲,渡头相望。
——仲仙诗集选写于2015年2月3日成都(夜)
玲姑娘站在县衙门口徘徊不去,县丞走出站在玲姑娘的面前,望着玲姑娘道:“玲姑娘,在此等候多久了?”
“没多久,只是过来看看,”玲姑娘面带微笑道。
“玲姑娘不说我也知道,是在想公子了吧。”
玲姑娘望着县丞只是点了点头,县丞望着玲姑娘道:“外面天寒,随我回府吧,府中暖和。”县丞带着玲姑娘回到自己的府中,玲姑娘走进县丞的府中四处望望。县丞很是热情先请玲姑娘坐在案桌之前,县丞端来一壶热茶给玲姑娘沏上。
“先喝一杯热茶,暖暖身子。”
玲姑娘端起这杯热茶小饮一口,放在案桌之上道:“不知道公子这几天怎样了?”
县丞面带微笑,很是和蔼的道:“你是在问公子这几天是否有回音吧。”
玲姑娘面容不改,其笑显得是那么的唯美,像太阳一样灿烂,像夜空之中的明月一样洁静。此时,县丞的脸上显露一些顾及,说出此话怕伤了玲姑娘的心。
“公子这几天没有回音,也许是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吧。但是公子是一个重情义之人,我想在他的心里还是有你的,再等等吧。“县丞这句话是乎有点安慰之意,不知道是同情还是怜悯,借此来安慰她。
玲姑娘站立而起,是乎有点伤心和绝望了,走出。县丞走上前道:“玲姑娘,我派人送送你,”县丞担心玲姑娘在路上出现什么事情,故说出此话。
“不用啦,”玲姑娘强笑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