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兵临潼关(1/2)
天水城外,蜀军大营。
看着天水城池,诸葛亮生出一股无力感,这次他顺水推舟,以赵子龙为诱饵,拖住曹婴大军,本以为能迅速攻下凉州六郡,其他几郡进展顺利,万没想到在天水遇到了大麻烦。
天水的位置极为重要,如果不能攻下天水,就算将其他五郡拿下,地盘也无法连成一片,可是天水小将姜维有大将之风,防守有度,如果他不犯错,蜀军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攻下。
诸葛亮知道凤鸣山守不住,能挡住曹婴大军两三天就已经是极限,如果张苞、关兴拿下郿城再和赵子龙的残军兵合一处,还能再拖一段时间,可是张郃和曹真一旦得到消息,挥师西进,那……
到时候,不仅张苞、关兴大军危险,连他所率的十二万大军,也会陷入险境,整个蜀国都危险了。
诸葛亮长叹一声,道:“难道十几年的积累,数十万人的努力,就要在此付之流水。”
“报。”这时候一个斥候大叫着跑进来:“赵子龙将军有军情送达。”
“子龙?”诸葛亮眉头一皱,他本来以为是张苞、关兴,竟然是赵子龙,身体一凛,不由想道:“难道子龙没能挡住曹婴?”
如果是那样,情况就大大的不妙。
“难道是天不予蜀。”
斥候却不知道诸葛亮说想,说道:“赵子龙将军来报,大破魏军二十万,如今已经和关张二位少将军兵合一处,取下郿城。”
“啊?”诸葛亮闻言一愣,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当即大声道:“你再说一遍。”
“丞相,赵子龙将军用计,击溃曹婴二十万大军,如今已经和关张二位少将军兵合一处,取下郿城。”说着,他从袋中,取出一封战报,递给诸葛亮。
“不错,确实是子龙亲笔。”确认赵子龙的笔迹和信中的暗号,看完战报内容,还有最后赵子龙、张苞二人的帅印盖章,诸葛亮这才相信,连声说道:
“好,好,好啊!”
“好一个罗平安,好一个背水一战,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好,真是天佑大蜀,来人,擂鼓聚将。”
咚咚咚……
……
潼关。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陈魁立于一处断崖之上,看着崇山峻岭之间的雄伟城廓,不禁感叹道:“潼关,果然是名不虚传。”
潼关,是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为了预防关西兵乱而建,同时废弃了函谷关,潼关第一次见于历史记载,是在建安十六年(212年),曹操于此和马超、韩遂大战,曹操虽然打胜,却留下了“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的“美谈”。
经过三十年的经营,潼关已经成了一座雄关,虽然尚不如虎牢关,想要拿下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虽然潼关守军只有一千,但是如此雄关,凭我们这三千人,想要拿下潼关,恐怕……”面对雄伟的潼关,邓芝除了无力,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
陈魁成功说服赵子龙,与邓芝两人领兵三千,兵出子午道,奇袭潼关。
韩德因为对曹婴的怨恨,投降蜀军,从韩德口中,陈魁知道子午道并无魏军把守,关中一带兵力空虚,于是陈魁就想起了历史上魏延曾提出过的“子午谷奇谋”,陈魁建议兵出子午道,抢占潼关,斩断曹魏进军关中的通道,如此一来,关中地区,就是蜀汉的瓮中捉鳖。
因为子午道崎岖难行,所以陈魁所率的三千人不是一般的军队,其中除了陈魁和邓芝的亲兵外,其余尽是无当飞军。
所谓“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之后,征召当地蛮夷强壮年组成的一支特殊军队,因为是蛮夷出身,适合山地作战,皆能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使弓弩,擅长野战,因为要躲避魏军的耳目,三千人日夜兼程,用了七天,终于赶到潼关。
依照原本的计划,抢关是最简单的办法,却没想到因为魏蜀作战,使得潼关守将下令关闭潼关,没有军令,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所以抢关绝无可能。
“潼关,必须拿下。”看着潼关,陈魁语气异常坚定。
“可是。”邓芝想要再劝,却被陈魁打断了,陈魁指着前方的一片竹林问道:“邓将军,你看那是什么?”
“竹子?”
“对,竹子,这就是取胜的关键,天下没有拿不下的城,明天,我就要让天下人知道,潼关将会被我罗平安踏在脚下。”陈魁意气风发道。
“……”邓芝并未言语,从理智上,他不相信陈魁的这番话,但邓芝却惊讶的发现,自己在情感上却偏向于相信陈魁的话,大概是因为在凤鸣山一战,陈魁运筹帷幄,战无不胜,最终以两万胜二十万,以少胜多,哪怕是换成丞相来指挥,恐怕也不可能做得比陈魁好了。
邓芝有些不明白,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在此前寂寂无名呢?他又有什么办法能攻下潼关,要知道这可是攻城战,现在潼关的守军,已经发现了他们,难道还能让无当飞军真的“飞”进去?
……
大营。
“你们都会篾匠手艺?”看着几十名士兵,陈魁问道。
领头那人说道:“是,小的年轻时候曾经当过几天篾匠,多少懂些篾匠手艺,将军需要小的编些什么?”
“云梯。”陈魁说道。
“云梯?”
“对,云梯,特殊的云梯。”
……
潼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