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梁祝轰动了许昌,杨修立志当小说家(1/2)
许昌宫。
三位宫女窃窃私语
“你们发现没有。
“陛下近日很焦虑。”
“是啊,这几天,茶不思、饭不想,究竟怎么了?”
“曹丞相率军与袁绍大战,陛下肯定在为这件事担心吧!”
最近。
刘协确实很焦虑。
不过并不是因为北方的战事。
刘协当然希望曹操能打一场大胜战,打败袁绍、- -统中原,为曹家丰功伟绩再添一笔,也让他日禅让之举,再添一份合理
性,但没必要为这件事焦虑。
天子陛下。
此刻之所以焦虑。
纯粹是因为关心两个人。
一个叫梁山伯、一个叫祝英台。
自从《许都文学报》连载梁祝以后。
天子就被这两个草民间的烂漫爱情故事深深吸引了。
可以说。
是前所未有的感觉。
天子刘协不敢相信,自己会如此沉迷一个故事,他觉得梁山伯、祝英台并不是虚构的,他们是如此的有血有肉,他们比身
边的人还要真实,比自己认识的任何人都要现实。
每一期连载。
刘协都要看十几遍。
他实在太喜欢这个美好的故事了。
梁祝邂逅以后,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形影不离度过三年。
祝英台暗恋梁山伯,梁山伯却个性憨直,不知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所以产生很多有趣的互动、妙趣横生
,让刘协心里痒痒的。
刘协觉得。
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
这种代入感、前所未有啊!
刘协本以为这是一一个郎情妾意的浪漫故事。
可看到上一期连载,却发现没这么简单,故事剧情直转而下
梁祝二人在清明节游湖,祝英台借景抒情暗示情意,梁山伯却完全无法明白,还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祝英台不
得不公开女儿身,终于与梁山伯成功定情了。
故事如果到这里结束。
那这肯定是圆满美好的爱情故事。
可女儿身败露以后,祝英台受到风言风语,无法继续读书,只能被迫回家,但临走前却留了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
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
梁山伯却误以为是一个月后才去提亲。
当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才知马文才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
难分、肝肠寸断。
看到这。
刘协能不急吗?
难道有情人不得不分开?
“陛下“「!
“陛下!”
“文学报出刊了!”
一个小宦官气喘吁吁跑过来。
“啊,报纸,把报纸拿给朕!”
刘协一把抢了过来。
他赶紧紧张阅读起来。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暗示病情绝望、命不久矣,乞求最后一见,祝英
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求死后,共葬南山。
“愚蠢!”
“既然相爱!’
“为什么不争取!”
“这个梁山伯好生无能!”
刘协气得急跳脚、破口大骂梁山伯。
最终。
梁山伯病逝。
家人将其葬在南山。
祝英台万念俱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借机经过南山,祭拜梁山伯。
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
合起来,不久便从坟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故事。
结束了。
刘协双眼含泪。
不知是喜还是悲。
梁祝最终殉情化蝶。
虽然活着没能在一起。
死后却终于相厮相守了。
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天子全身力气被抽空、心里空空落落的,整个人都抑郁不已。
许昌城。
关注梁祝故事。
绝不止是天子刘协。
各家族数以百计千计的士子。
各路百姓都很喜欢听这个故事。
最后结局,让大多数人难以承受,无不唏嘘不已、甚至痛苦流泪,像两个活生生的至亲挚友在眼前逝去一样,更有甚者破
口大骂。
几个暴脾气士子。
他们更是组队冲撞报社。
要求重写梁祝结局。
当然都被抓起来。
每人挨了三十大板。
梁祝的故事出自南北朝、年代与现在很接近,当时同样天下动荡,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与汉末极其相似,能被南北朝人
喜欢,自然也能被当代人接受。
这个流传超过一千七八百年的经典爱情故事。
它本身的魅力绝对是无需置疑的。
更有深刻的内涵、反思意义。
比如说。
为什么女人不能求学读书?
为什么梁祝明明相爱、天作之合,只因迟了几天下聘礼,祝英台不得不嫁给他人?马文才的才华、人品、身世,皆不如这
梁山伯,无疑揭露了腐朽的礼节。
许昌上到士族下到百姓-
时之间又打起了口水战。
某腐儒叫嚣:“.
女子无才便是德,祝英台身为女人,却外出求学,有失礼数、不知廉耻。
又-卫道士骂道:“男 女婚嫁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祝英家收了聘礼就应该嫁人,这种事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