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无名大侠,太岳群雄(万更求订阅!)(2/6)
,还争甚么?”“你要是去了开封府,这会儿指不定连命都得丢在那儿。”
那山西口音的汉子问道:“那是为甚了?”
那河南口音的矮个子说道:“蒙古人打下开封府之前,开封府就已经是闹瘟疫闹了好几个月。”
“短短几个月时间,那城里的人是成片成片的死。”
“后来,蒙古人虽然把城给攻下了,但蒙古兵也染上了瘟疫。”
“蒙古兵和拼了老命的金兵激战了十六个昼夜。”
“据说,去年的开封府天气异常奇怪,都过了立夏了,却冷得像大冬天一样。”
“那些得了瘟疫的病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非常怕冷。”
“没染病的人,一万人里面也没有一两个。”
“每天运出城的亡者,大概就有二万人。”
“等到了冬天,蒙古人进了城。”
“那瘟疫依旧是没止住。”
“这今年一整年,光景都不算太好。”
“听说,现在开封府都差不多十室九空了,一家几口人都死光的,绝不在少数。”
众人一听,当即又有人道:“这瘟疫怎么这么厉害,可找到了瘟疫的源头?”
那河南口音的矮个子则道:“坊间都传瘟疫的源头可能在蒙古兵里,蒙古兵最开始先围城了三个月,后来又撤走了。”
“就在他们撤退以后金兵出城采集给养,有可能接触了染病的尸体或者物品,在不知不觉中把传染源带回汴京城里。”
“谁知道呢,反正,眼下的开封府是不能去了,去了就有可能要了命。”
“从去年到现在,城里最起码都死了百万人了。”
众人听了脸上都露出胆寒之色。
一场瘟疫让百万人丧命。
着实是可怕。
此时,又有人说道:“蒙古鞑子残暴,比起金人更胜几分,最好让瘟疫把蒙古鞑子都给弄死了,不然,蒙古人若是侵宋,那大宋可就岌岌可危了。”
大堂之中的人,一听说起了蒙古鞑子的残暴,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更加热烈。
这时,只听得有人说道:“大宋和蒙古不是联手灭金了的友邦吗,怎会南下侵宋?”
只听得一个湖北口音的汉子说道:“那是你不知道蒙古鞑子那一年就已经兵临过襄阳城下。”
“若非郭大侠夫妇出手,再加上当时蒙古大汗铁木真病重,蒙古大军这才撤兵。”
“蒙古鞑子残暴,觊觎大宋国土,大宋虽然土广人多,但大宋军备积弱,却是比不得蒙古鞑子的铁骑。”
“我看,那蒙古鞑子是早晚还要再南下。”
“只可惜,在我们襄阳城守城的守军统制吕大人是个昏庸无能之徒,若是蒙古大军再南下,就凭他,恐怕还真守不住蒙古人的猛攻。”
这时,又有人说道:“蒙古人若是南下襄阳,全城军民奋力合击,未必不能战胜蒙古人的铁骑。”
先前那人说道:“那是自然,我襄阳百姓,又岂能贪生怕死。”
“只是怕那无能庸碌的官儿,害了全城百姓。”
一个四川口音的客人忽然叹道:“其实守城的好官各地都有,只是朝廷忠奸不分,往往奸臣享尽荣华富贵,忠臣却含冤而死。”
“前朝的岳爷爷不必说了,被奸臣秦桧害的没了性命。”
“单单在我们四川,朝廷就屈杀了好几位守土的大忠臣。”
有个广东口音的客人愤愤的道:“国家大事,便全坏在了这些奸臣手里。”
这时,又有人说道:“其实大家伙也不必太过担心了,不知你们听说了没。”
“前些日子,大奸相史弥远和他的那些走狗都死了,听说史弥远是被人活活吓死的,死的时候,两眼大睁,就在史弥远的目光所看之处,挂着七个脑袋。”
“而那七个脑袋正是史弥远的鹰犬耳目“四木三凶”。”
“此事,在临安都传遍了。”
有人问道:“四木三凶又是谁?”
这时,突然有人大声叫道:“史弥远死的好啊!”
“这老贼擅权二十六年之久,一手遮天,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用事专且久,论者纷起。”
“他还专用谄媚卑鄙之人来巩固他的权力,薛极、胡矩、聂子述、赵汝述这“四木”大奸臣皆是史弥远最为得力的亲信。”
“正所谓“草头古,天下苦”,便是说薛极和胡矩这两个了。”
“而李知孝、梁成大、莫泽三人和史弥远狼狈为奸,人称“三凶”。”
“梁成大谄事史弥远家丁万昕,人言籍籍,人称梁成犬。”
“李知孝专欲敛财,不知纪积。莫泽贪渎为害,甘为鹰犬。不少忠义之士受尽他们的残害。”
“四木三凶,奸臣当道,使得大宋国势日微。”
“史弥远等人招权纳贿、货赂公行。”
“还大量印造新会子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也不知是哪位高人将这些大奸臣通通给杀了的。”
这时,只听得有人说道:“据传言,此事和那无名大侠有关,无名大侠最喜欢割人脑袋。”
有人问道:“无名大侠又是谁?”
那人回道:“无名大侠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是神是鬼无人知晓。”
“因为,从来没有人见过他的面貌,没人见过他的人,所以,人称无名大侠。”
“大家应该有所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