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献帝出长安(1/2)
从陕县赶来劝和的张济,可以说是李傕,郭汜这一帮子西凉军阀中除了贾诩之外,最聪明的人了。
王允当权之时,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被逼无奈,只好采用贾诩之谋,奋起反抗,率领大军,攻回长安,通过武力来夺取朝廷大权。
胜利之后,张济被任命为镇东将军,平阳侯。
这时长安城中的西凉军中,以李傕的势力最大,郭汜和樊稠的势力次之,张济最多能排到第四,这个名次从册封的官职上就能看出来。
汉献帝封李傕为车骑将军,可开府,假节,并领司隶校尉,池阳侯;
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而张济只是镇东将军,平阳侯。
汉朝军中的官职,从高到低分别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大将军位在三公上,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则在三公之下。
前、后、左、右将军,也是位次上卿的存在。
李傕的车骑将军,这可是货真价实的高级将军的称号。金印紫绶,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并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为二品官职,仅在三公之下。
而后将军和右将军,却属于前、后、左、右将军之一,金印紫绶,位次上卿,为三品官职,和车骑将军之间可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张济的镇东将军,则属于四镇将军之一,根本不属于高级将军之列。
这时的张济便主动要求带兵驻守弘农郡,为李傕等人挡住天下诸侯进攻长安的要地—函谷关。
张济这样做,一是为了博得了李傕等人的好感。
李傕、郭汜等人见到张济的做法,都认为张济是个‘好兄弟’。
不仅将繁华的长安留给自己,而且还替自己等人守住东大门。
二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长安不仅太过于繁华,而且太过于混乱。
来自西凉之地的李傕、郭汜等人必然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相互猜忌,最后乃至率兵相互攻击。
张济的实力最弱,若在长安发生战争的话,定然是第一个被攻击的对象,毕竟谁都愿意捏‘软柿子’。
想明白了这点,张济便率领自己手下的大军,驻守弘农郡,待长安城中的三人三败俱伤,势力大损之时,张济再出面,便可渔翁得利。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张济所料,但又稍微偏移了一点。
三人并没有相互作战,而是‘老大’李傕用计杀死了‘老三’樊稠后,‘老二’郭汜因为惧怕,便率领军队和李傕打了起来。
这时候的张济留了个心眼,没有立即前往长安,而是等了几个月。
李傕和郭汜是在二月份开始动手的,张济身在司州弘农郡,距离长安并不远,早早就得到了消息。
但张济却装作不知道,只是静静地看着两人相互对战四个月,消耗自己的实力。
六月份时,两人的势力比起张济来,已经差不多了,张济便率领大军赶来长安‘劝和
’。
长安的百官和百姓对张济是十分欢迎的。
这几个月中,因为李傕和郭汜不断地作战,让灯红酒绿的长安变成了一副满目疮痍的模样。
乱兵四处抢掠,官员,百姓都生活着水深火热之中。
但长安城中的‘聪明人’发现,张济来的正是时候啊。
因为这时,实力最强大的李傕因为手下将领杨奉,宋果等人的反叛,实力大减;又因为安西将军杨定和郭汜等人联合在一起,李傕和郭汜的势力已经相差无几了。
张济的到来,正是打破了双方势力平衡的那一点—不仅能受到双方的亲热对待,而且李傕和郭汜两人对张济也将会是百顺百依。
因为此时的张济,帮助那一方,则那一方就能打败另一方。
张济此人虽然也出身西凉,但和李傕,郭汜的做法完全不同。
张济进入长安后,先是拜见了汉献帝,然后在给李傕和郭汜两人‘劝架’。
汉献帝对张济提出想要东归洛阳的请求,张济满口答应。
于是乎,张济在调和李傕和郭汜两人的矛盾的同时,也把汉献帝的要求加了进去。
李傕和郭汜两人见自己的官已经被汉献帝封的差不多了,认为汉献帝在手中并无多大作用了。
便在同意相互和解的同时,答应了汉献帝的请求,放汉献帝东归洛阳。
到这时为止,张济可以说是只动了动嘴皮了,就让李傕和郭汜放了汉献帝。
张济也摇身一变,从身份卑微的西凉军阀变成了促成汉献帝东归的第一大功臣。
故而说张济是李傕,郭汜这一帮子西凉军阀中除了贾诩之外,最聪明的人也不为过。
待汉献帝带着百官和大量的百姓走后,李傕发现:此时的长安早已经破败不堪了。
于是,乐于享受的李傕便带领自己的大军,前往左冯翊的池阳县继续着自己醉生梦死般的生活;而张济以及李傕的对手们郭汜,杨定,杨奉,董承等人皆随天子一起东归洛阳。
汉献帝为了笼络众人;同时又为了感激众人的护送之情。
便封张济为骠骑将军;郭汜为车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众人获得了官职之后,皆大欢喜。
当走到一半的路途之时,郭汜感觉自己好像中了别人的计谋一样,便想率兵劫持汉献帝,返回长安,重新掌握朝廷大权。
但因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