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幸运的高干(1/2)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高邑县和上艾县的消息便传到了韩成的手中。
高邑县城下,攻击并不是很激烈,袁绍军的韩猛和奋武军审配像是很有默契的攻守相抗,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而上艾县城下,却是另一番景象:袁绍军主将高干将一万人马分成三个部分,自己带领六千人马对上艾县进行正面主攻,文丑带领两千人马在左方佯攻策应;颜良也带领两千人马在右方佯攻策应。
彼此三人形成三角之势对上艾县发动最猛烈的攻击。一旦发现那方的守军不支,便立刻转助攻为主攻,攻上城池。
而县城中的黄忠却要三面都认真对敌,顿时手忙脚乱,疲惫不堪。
韩成见青龙营众将士也休息的差不多了,担心上艾县城下的战情,便下令全军启程,赶往上艾县救援。
......
正如张辽所料不差,当韩成收到两县消息的同时,上艾县城下,正在进行猛攻的高干也收到了灵寿县城下蒋奇战死的消息。
大骂一声:“竖子坏我大事,死不足惜!”
原来三角之势的进攻对上艾县城的守军伤害十分大,若蒋奇能在坚持一天,也许高干便能率领军队攻破上艾县,即使上艾县中有着武艺超凡的黄忠,面对成百上千的军队,也只有逃跑或者战死的份。
可是现在,灵寿县的危机已经解除,并且引来了韩成的骑兵。
高干收到消息后,内心十分着急并且紧张,只能当机立断,鸣金退兵。
连夜拔寨起营,回钜鹿郡后转路回魏郡邺城,并派人通知高邑县外的韩猛退军。
至于回邺城后面对袁绍的诘问,则都可以推给死去的蒋奇。
黄忠站在城头上,看见袁绍的大军趁着夜色缓缓退去,不知是否是计?也不敢贸然追击。
第二日清晨,黄忠便安排大量探马出城打探消息。
不出片刻,探马来报:袁绍军退的太过于匆忙,除了必要的兵器粮食外,营帐等杂物都未曾带走。
黄忠内心一阵疑惑,是己方的援军到了?还是袁绍出了什么事情?
想到昨日太守韩业曾经说过,将冀州的情况告诉了并州的韩成,黄忠觉得凭着己方青龙营的速度,到达的可能性比较大。
果不其然,不出半个时辰,韩成带领着青龙营的四千士兵,赶到了上艾县城下。
看到面色苍白的黄忠后,韩成顾不得其他,跑到黄忠跟前,说道:“师傅,你受苦了。”
黄忠见到自己的徒弟在这个时候,第一个关心自己,又怕徒弟难做。
只能一脸严肃地说道:“哪里有什么师傅?州牧说错话了。卑职不辱使命,守住了常山郡。”
韩成听着黄忠的话,明白黄忠话中的含义,便不再继续说话,只是眼中含着满满的泪水。
......
见高干果断的退走,韩成心中叹道:“这个高干能当机立断,是个人物。”
又听探马来报,高邑县外的袁绍军也退回了赵郡,便下令众将清点伤亡人数,并在上艾县军营中,探讨下一步的进攻方向。
上艾县奋武军营中,
审配身为军中主薄,率先起身对着韩成发言道:“禀告主公,本次袁绍军来袭,我方共伤亡五千三百多人,其中灵寿县战死两千五百余人;上艾县伤一千多人,战死一千多人,强弓营伤三百余人,战死一百余人;高邑县伤四百余人,战死一百余人。”
韩成看着这触目惊心的数据,内心大恨啊!
黄忠在上艾县抵抗袁绍军主力,伤亡损失不到两千五百余人;而赵孚在灵寿县就战死了两千五百余人。战死和伤亡,可不是一个概念。
但都是为了常山郡的存亡,只是赵孚的手段过于激烈一些,也不能全怪赵孚,毕竟自己也没有提前通知赵孚,自己会回来援助常山郡。
见众人都沉寂在伤亡的数据中,韩成说道:“众位莫要悲伤,伤亡已经发生,不如思考一下,对于现在的袁绍,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赵孚听到韩成问话,一脸急色的说道:“我们有速度极快的青龙营,我觉的应该追上去。
袁绍上次杀了我们的前州牧,这次对我常山郡造成如此大的伤亡,正是到了我们新仇旧账一起算的时候了。”
待赵孚说完,韩成并未表态,审配站起身来,说道:
“我不同意赵孚校尉的想法,此番进攻我们的军队是袁绍的正规军队,非黄巾余孽等乌合之众。
进退有序,我军追上去也不见得能有什么战果,万一不幸中了埋伏,对我们军极其不利。不如我军在常山郡养精蓄锐,恢复实力。”
张辽思索片刻,也站起身来,说道:“我也同意审主薄的看法。此时追上去,并不是明智之举。”
现在没发言的只剩下在军中威望最高的黄忠了,韩成便将目光看向黄忠。
黄忠说道:“我觉得也不能追击,但是就这样让袁绍军退去,我心有不甘。”
韩成觉得黄忠说的话,正中自己下怀。自己现在有着袁绍没有的且速度奇快的精锐骑兵—青龙营。
若此次占据如此大的优势,自己却因害怕而不出击,那么自己的雄心将会遭到致命的打击,还谈什么统一天下?
追击袁绍军也许不行,但是否可以换个思路呢。
韩成见众人都说完了,便下令道:
“袁绍都这么欺负我常山郡了,不给他回点礼,我觉得压不下这口气。
礼尚往来,我们也去袁绍的地方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