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战国风云人物》

笔趣阁小说网(biqugeus.com)

首页 >> 战国风云人物 () >> 赵襄子篇3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us.com/210605/

赵襄子篇3(1/2)

人不可貌相

赵简子有几个儿子,其中不乏有出生好,长得好,还有才的人。比如世子伯鲁。

人长得好看,身份高贵,又是世子,待人也谦恭,就是资质差了点。但,也是赵简子心目中接班人选之一。

那么,姑布子卿为什么选中了,长得不好看,又不受赵简子喜爱的赵毋恤呢?

这只能说明一点,姑布子卿很早就注意到了赵毋恤。

一个被父亲冷落,也不被兄弟姊妹待见的人,没有自我堕落,却能积极阳光向上。

这样的人,是了不起的。

没有父母监管的孩子,很多都成了野孩子。

赵毋恤能够在这种环境下,不受干扰,低调做事,刻苦学习。从小养成了处事不惊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性格。

姑布子卿长期观察,得到一个结论:此子大有作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几个字,肯定是有缘由的。长相是父母给的,才华是自己努力的。所以,还有句话说得好,长得不好,就要看书,这也是很有道理的。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因为长得不好,失去了君王的宠爱,没得到重用。

三国时代,卧龙和凤雏,得之,可以得天下。

卧龙就是诸葛亮,长得高,又帅,还有才,家里面还有几亩田,这是典型的高富帅。凤雏就惨了,长得不高,跟帅沾不上边。所以,诸葛亮出山就遇到了刘备,最终成就了一番功业。凤雏出山,处处碰壁。曹操看不上,孙权轻视他,刘备待他好点,也给了个小官。

所以说,长相、仪表是很重要。

可,没有长相,没有仪表,那就一定要多读书了。

不能靠颜值混饭吃,那就只能靠才华取胜。

这里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当你看见长得不好的人,转身离去的同时,也会错过了一次留下功名的机会。

卧龙和凤雏齐名,这也说明了多看书、读好书的重要性。

赵简子选继承人的时候,也是看长相,注重仪表,更看出身。还好,赵简子善于接纳家臣的意见,也给长得不好看的人一次机会。

否则,赵氏就错过一名贤能的君主。

赵氏能不能继续发展,能不能建国,争雄诸侯。

赵简子的决定很重要。

为了公平起见,赵简子来了一场文治武功的考核。

赵简子召见诸子,说了很多话。赵简子一个人说,诸子认真地听,做好笔记。

赵简子没有划重点,说这是必考的内容。

赵简子也不能说,我是为了考量你们,谁能成为我的接班人,继承赵氏宗主之位。

诸子误认为是父亲的训诫,很多人都没当回事。赵毋恤从小不被父亲待见,见父亲难得给他上课,听得相当仔细。

赵简子讲完了话,开始布置作业。

赵简子将自己一生的总结,以‘训诫’的方式,交代每个儿子都把它好好背住。赵简子还告诉儿子们,不仅要读,要背,还要融会贯通,知道其中的意思。

他会不定期限来察看每个儿子领悟的情况。

诸子不敢违背赵简子的意思,齐声说:“好。”

刚开始的时候,每个儿子都认真读书、背书,努力去领悟‘训诫’中的意思。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也不见赵简子来抽查学业。诸子都想,父亲都不查了,我们背个啥啊!每天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玩就玩。完全都没有把赵简子说的话,当一回事。

过了三年,赵简子突发奇想,打算检查诸子的作业。

这日,赵简子召见所有儿子,问:“我交代的学业,你们完成得怎么样了。”

诸子闻言,都吓得不轻,心想:“父亲是认真的啊!”

赵简子看着诸子,问:“你们有谁,主动来背。”

‘训诫’的内容,诸子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诸子不安,不敢看着赵简子的目光,更不敢举手说,“我来背。”

世子伯鲁背不出来,见弟弟们也背不出来,心里松了一口气。

赵简子见没人举手,点名说:“伯鲁,你是兄长,带个头。”

伯鲁心里害怕得要命,还是站起来,战战兢兢地背。伯鲁凭借自己的记忆,背了一大段,剩下的完全记不起了。

赵简子的脸色不好,看着伯鲁,问,“背不出来了?”

伯鲁看出了赵简子脸上的失望,请罪说:“孩儿以后要加倍用功学习。”

赵简子暂时放过了伯鲁,又喊了几个儿子。

这几个儿子,不敢说背不出来,都摇头说,“要好好学习。”

赵简子见几个儿子都没把自己的话当回事,心里又气又怒,心想:“这点事,你们都做不好。我如何敢把家业交给你们。”

赵简子又看着赵毋恤,也没有抱任何希望,“该你了。”

赵毋恤起身,行了一礼,将训诫里面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背了出来。赵简子见赵毋恤能够将出‘训诫’里面的内容,背诵如流,惊讶地同时,走向他问:“你是怎样做到的。”

其他诸子带着愤怒的眼神看着赵毋恤,心想:“肯定是作弊了。”

赵毋恤说,“父亲交代的作业,孩儿不敢怠慢。”

赵简子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也很好奇,他是怎么背出来的,问:“你哥哥们都背不出来,你是怎么背出来的。”

赵毋恤说:“父亲的‘训诫’,博大精深,孩儿愚钝,怎么也记不住。孩儿相信勤能补拙,所以将父亲的‘训诫’,随身携

状态提示: 赵襄子篇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