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天赐的沃土(2/2)
,人身上所穿的麻布自然不可能是麻袋那么粗糙,但是相比起棉花来,不论是保暖还是舒服,都是远远不及的。虽然非洲棉大概不晚于西汉中期就经过中亚传入西域,但是始终却没有传入中原。
一直要到大概南北朝时候,原产于印度比非洲棉更好的印度棉传入了中原。
但是即使到到唐、宋时期中,尽管有关棉花和棉布的记载很多,甚至当成了观赏花卉,但是却始终没有大规模种植,甚至是纺织了。
种植棉花的地区也仅仅局限于新疆、云南、广东、广西、福建那些流放贬官的蛮荒之地。
在原本的时空之中,一直要到南宋末年和元朝初年,棉花的种植才开始迅速向长江中下游和陕西地区传播。鼎鼎大名的黄道婆的故事,似乎还是元代偷跑到海南岛上向当地黎族人偷学纺织棉花的技术。
这个,有了东西。推广起来就快的多了,尤其是文大天师一声令下,比官府的命令有用的多,这两年之中,棉花种植已经普及大江南北。
说起来棉花的种植并不是太过麻烦,但是真正要命的是,棉花的脱籽。
在黄道婆将海南岛上黎族人的“捍(搅车,即扎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这些工具带回来之前,只是脱棉籽就是一道天大的难关,阻挡了棉花的种植的普及。
因为棉籽粘生于棉桃内部,为数又多,缠在棉絮之中,凭着手工去剥,简直好像是做梦一样。
此前发明的工具,效率都相当的低下。而黄道婆推广了扎棉的搅车之后,功效大为提高。
虽然这种原产自印度的粗绒棉,在后世也被美洲所产的长绒棉和细绒棉所取代,被淘汰掉了。
只是可惜文大天师的本尊虽然流落在美洲,却也没有见到棉花的存在。就算是他找到了棉花的种子,也同样没有办法带回来。
但是就算这种粗绒棉不还是照样在中国流行了几百年?一直种植到清末?
有了棉花这个大杀器,进军开发东北就不再是梦想。所以文大天师宁可把辽国的上京道和中京道丢给契丹人,但是东京道,甚至一部分的上京道也要控制在手中。
整个东北富饶的黑土地,都是日后大宋兴旺发达的生命线!
文大天师从地上抓起了一把泥土,一把黑色的肥沃的流油的富饶土地,数千年来,都从来没有耕种过的黑色腐殖土。
在不远处,又有了一条小河从眼前蜿蜒流过。这种小河,到处都是茂密的植物。各种的野生动物极多,连那后世只能在动物园之中看到的鹿群,也都能看到。
这是一片肥沃的不可思议的土地,整个偌大的地球上只有三块这样的土地,最大的一块早中欧的在乌克兰大平原,第二块却就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
而最后一块,却就是在文大天师的脚下,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
这是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素有“谷物仓库”之称。
因为形成一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四百年时间的积累,所以土层中腐殖质和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
“随意插柳树成荫,手抓一把攥出‘油’”的说法丝毫不夸张。是上天赐给华夏民族的天赐之地。([m.2345xs.cc 2345小说网]。。)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