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山水有清音13(3/3)
p>可张邦昌与徐秉哲之流,在靖康之难时,为伪政权“尽责”,听金人号令,以“令坊巷五家为保”之法“取宗室”,只怕是无法洗脱“辱节”之论。
至于,邦昌与楚廷,乃外邦强加宋人,自然难除“伪”之定性。
————————————————————
粘罕、斡离不,撤军后,楚廷更加失控,几乎虚设。
张邦昌,只好接受吕好问建议,迎接孟氏入居延福宫,上尊号为“宋太后”,接受百官朝拜。可是,有人认为,这是张邦昌,依宋太祖赵匡胤,得后周以后,尊后周的符太后为周太后,并迎入西宫居住的往例,因此,张邦昌仍有代宋自立的野心。后来大臣胡舜陟、马伸,又上书,要求凡政事,应取得太后之命令才能决定。张邦昌不得已,乃恢复孟氏元祐皇后的尊号,并请其垂帘听政。
赵构祖父,宋神宗赵顼(须声),传位其第六子赵煦,即宋哲宗。其母钦成皇后朱氏。
赵构伯父,宋哲宗无子,传位第十一弟赵佶,即宣和帝。其母钦慈皇后陈氏,即赵构祖母。
元祐皇后,孟氏。即,宋哲宗第一个皇后。因其封后于元祐年间,故被称为元祐皇后。孟氏出身世家,是曾任宋朝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
这位孟氏皇后,很是传奇。由于当时宋廷新旧党争正烈,孟氏是支持旧党的高太皇太后,与向太后所立,所以总是随着新旧党争,立而废,废而复,复又废。尤其,宣和帝重新任用新党蔡京等人,贬摘旧党(元祐党人),孟氏再受牵连,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被废妃嫔出家居所)后,在“华阳教主”等法号上,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之号,就这样过了20多年。
高太皇太后,为赵构曾祖,宋英宗之高皇后。
靖康之难,元祐皇后,却因祸得福。时年55岁的孟氏,先因瑶华宫失火,移居延甯(明声)宫,后延甯宫又失火,只好出宫居住相国寺前之私宅,高世则(高皇后侄孙)府中。凡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唯孟氏以废后而独存。
————————————————
金兵走后,门下省,吕好问,问张邦昌:
“相公是真要当皇帝,还是敷衍金人,徐图后举呢?”(相公称谓,在宋代是有严格区分的。一般,高官、侯爵,大臣之类,方能够称之。)
张邦昌反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吕好问说:“相公知道人情所向吗?众大臣所以推戴你,是因为惧怕金人兵锋,而今金兵已去,相公还能风雨不动,安然无恙吗?现在康王大元帅在外,元祐皇后独存,岂非天意!为今之计,如若推戴康王,城中便为功臣。若为其他人所推,城中便是叛臣。为功臣还是为叛臣,在此一举,刻不容缓。”
王时雍反对说:“今日之势,已成骑虎,它日后悔,噬脐莫及,要深思熟虑!”
宋朝经此浩劫,宗室已俘掠殆尽,只剩下康王赵构,不仅率兵马驻扎济州,并声称要重整乾坤。皇帝位置,自然非他莫属。
张邦昌权衡利弊,同意吕好问的建议。一方面派遣官员往济州寻找康王,另一方面,降手诏,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等待康王即位,并追回先前自己发布的赦文。
四月七日,张邦昌派他的外甥吴何,与康王的舅父韦渊,带书信到济州,大意说:
臣封府库以待大王,臣所以不死,就是因为你还在外边呢!
接着,权吏部尚书谢克家,又奉张邦昌的命令,将玉玺送到大元帅府。
四月11日,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张邦昌,则以太宰的身份退到资善堂。
至此,伪楚皇帝张邦昌,共在位33天,便退出“皇帝”的历史舞台。
从历史角度说,靖康之难,导致北宋灭亡,金国占领北宋北方大片国土。由于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的金国,无法直接统治,已经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国土。同时,也为避免遭受,北方宋朝遗民起义的直接打击,金国通过在这些地区,扶植伪楚傀儡政权加以统治。因而,伪楚政权存在时间虽短,但却是北宋、南宋两个朝代,交替的重要事件,起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