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5 炮兵王武(1/2)
“快快装填” 一声轰然巨响过后,在弥漫着的烟尘白雾中,原本蹲伏在土坑中的装填手王武急匆匆跳将起来,从炮位侧后方的弹药箱里抱起一枚圆溜溜的开花弹,匆匆朝自己所属的那门火炮跑去。 根据琼海军炮兵作战条例,火炮发射位和弹药箱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王武能理解这是为了避免火炮出意外,一锅端掉整个炮组的人。但这也就意味着他每次都要抱着十斤左右的炮弹多跑上不少路。一次两次也就算了,来回几十次,绝对是个能累死人的活计。 不过这时候开战未久,他还完全没有感觉到疲累,全身上下反而洋溢着一股兴奋和激动作为一名辽东汉子,能亲手跟鞑子干上一仗,把复仇的铁西瓜送到对方头上,还有啥不满意的 王武抱着炮弹匆匆赶到炮位,不过暂时还轮不到他出场,还有一连串的前置工作要做呢清膛手一号举起在水桶中蘸湿的猪鬃刷子,深入炮膛后再旋转着抽出来,勾出残存药包布片和杂物,并确保里面没有火星残留。之后清膛手二号则用裹着棉布的干刷子伸进去反复转动,把炮膛擦干。 这是最简单的工作,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所有新炮手都要从这一步做起,王武也在这岗位上干了半年多。好在等到炮队真正进入实战的时候,他已经摆脱这一岗位,成为更高一级的装填手了。 装填手也是两个人,一号装填手负责向炮膛中装入发射药包,药包都是用油布定量包裹好的,根据需要的射程填入不同数量,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包和两包的区别,三包强装药会极大损害火炮寿命,平时基本不用。 射程更多还是依靠炮口角度来调节,所以这个工作其实也不难。反正听从炮长指示,说放几包就放几包。装填手的麻烦更多是在于体力上发射药包和炮弹距离炮位都挺远。 王武这个二号装填手承担的工作就要复杂一些他需要在炮弹上塞入引火筒,那是一个圆锥形的木头管子,里面预先放好了引火药,关键就在于这些引火药燃烧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开花弹飞出炮膛后的爆炸时机。 当然这个时间并不需要王武亲自计算,锥管上预先标注好了参数,不是时间而是距离。王武同样只需要按照炮长指示的目标距离,把锥管截断到相应标注之处,再塞进炮弹孔中即可但这需要装填手认识数字,能看懂标注,这恰恰正是让王武很自豪的一件事。 不过这同时也是一项很难做到完美的工作如果能控制好时间,让炮弹飞到敌人头上时凌空爆炸是最好的。 不过这个难度太高,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让炮弹落地之后再炸比较稳妥些。 但是炮弹在撞击到地面或者其它什么东西时剧烈震动,就很容易发生意外,导致引火筒熄灭,未能引爆炮弹的可能性很大。按照王武听短毛老爷上课时的说法这种锥筒引爆方式只有八成左右的可靠率,这还是短毛老爷改进了引火药配方,确保引火药在炮弹出膛时一定会被引燃的成果。若是在西洋那边,那帮夷人直接用发射药充当引火药,引爆率就更低了,只有六七成的样子。 当然按短毛老爷的说法,那帮夷人也是叫一根筋单独一根引火筒不可靠,再加一根不就行了么琼海军这边可是灵活得很王武手头这枚炮弹,上面就有开在不同位置的两个圆孔。王武将经过同样处理的两根引火筒分别插入,这样便可以将引爆率提高到足足九成六短毛老爷说这是根据什么“概率学”算出来的,王武不懂,不过他至少知道这样发射出去的炮弹确实很少有哑火的。 如果是海军装填手,还要注意选择弹种,什么实心弹,纵火弹,链弹之类,五花八门。不过陆军好像没那么多变化,基本上都是开花弹打天下,最多准备个一两发铁罐子霰弹,但一用上那玩艺儿,就意味着炮组成员要么准备弃炮撤退,要么全体拚刺刀,所以希望最好还是别用上。 在把炮弹塞入膛口,并借助装填手的长竿子一捅到底后,王武的任务便算是完成了。按照条例他现在应该立刻返回自己的战位也就是弹药箱的所在,准备输送下一发炮弹。不过这会儿对射击速度要求还不高,阵地上烟尘也不是太浓烈,视线还不受遮挡。于是王武就暂时偷了下懒,留在炮位附近没动,想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 发射前的最后一步是由正副炮长负责的他们用一个悬挂在炮口附近的铅垂测量并调整了发射角度,并在两名力夫的帮助下校验和恢复了炮口水平位置,这才是整次发射的最核心因素炮弹打不中目标,什么都白搭,这一点从王武第一天进入炮队起就反复被灌输。 但这也是最让王武感到头疼的部分他到现在都搞不明白诸如高度角,方位角之类的数学名词,更不用说随之而来的复杂计算。而不会独立计算射角,就不能担任炮长,哪怕副的都不行。 这在王武看来其实很没有道理他确实不会计算射角,可那有什么关系呢反正火炮上都附有射表,只需要按照表格上标注的距离,把炮口调整到相应角度不就行了用铅垂他还是会的。 比如现在,王武觉得其实有没有正副炮长根本无所谓他们轰击的目标根本不需要瞄准,就是前方那一大片汹涌而来的人群,只要炮弹飞出去,就必然能炸到一大群人。 所以两位炮长此刻唯一需要干的活,就是用铁钎子插入火门,捅破里面的药包油纸,安装上发火绳,招呼大家躲到旁边后再点燃它,然后就等着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