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 六道轮回 1(1/2)
基本介绍折叠
印度人最崇拜的图腾是法轮,所以佛教以法轮为标志,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轮回)是众生轮回之道途。六道可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为天、人间、修罗;三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但阿修罗虽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道,尚甚于人,故有时被列入三恶道中,合称为四恶道。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升到天界。
六道是精神状态,不是物理空间折叠
那六道又在哪里?其实六道不能简单理解成物理空间,六道是心的境界。
一个人走进了羊群,但我们却不能说这个人进入畜牲道。但如果一个做出了道德上很卑劣的事,我们就会说这个人是衣冠qín_shòu。所以六道是心的境界,不是物理空间。行善的人。心安气顺, .+.宛若人天;虽然行善,但心生嫉妒,宛若修罗;无惭无愧,无羞无耻,便是畜牲;贪心炽盛,毫无厌足,便是饿鬼;丧尽天良,无恶不做,就是地狱。九类众生,一身具足,完全是在心的感受上安立的。瘾君子,毒瘾发做,如同在地狱之中,但近在咫尺的我们却不可能感受这样的痛苦。《地藏经》说地狱“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地狱不是钻探队能钻到的。佛学中还说,一个人禅修到一定功夫时,可以达到一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等等天人的境界。达到这些境界的人。也并不是如同火箭一样飞到大气层外面,而是只有他本人能够体会到的一种精神状态,禅乐也是被很多禅修证实是真实存在。。…。
基本情况折叠
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欲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六道”。
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间道;三、修罗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传说,当最高灵魂醒着时,世界是活动的;当他躺下时。世界就平静下来;当他要睡时,万物就消失融化于最高灵魂之中。最高灵魂就是通过睡和醒。永无休止的让万物生生灭灭。
佛教传入后认为地狱是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的,民间认识的“重狱”便是“十八层地狱”,
所谓六道轮回:是指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道教的神仙以及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因果报应折叠
婆罗门教称:善业是清净法,不善业是染污法。以善恶诸业为因,能招致善恶不同的果报,是为业果。作为业果的表现形式,世俗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依于善恶二业而显现出来的。依业而生,依业流转。所以,众生行善则得善报,行恶则得恶报。而得到了善恶果报的众生,又会在新的生命活动中造作新的身、语、意业。招致新的果报,故使凡未解脱的一切众生,都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循环往复,这就是婆罗门教所说的轮回。…。
六道分界折叠
一般指天人是六道中的上乘小善果,但只要在六道轮回中扮演的角色,可以都说是凡夫,生死流传,不能出离,如同漫漫的长夜,虽然天人是六道中的最高地位者,但还是要受轮回。一般言宇宙,是指有形世间,这有形世间为无名烦恼所包围,所以世间为五浊恶世。在六道轮回之中,六道又分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是六道凡夫所依止的居所,凡在三界内,都要接受轮回,这因此佛经说三界犹如一座火宅,火宅也就是比喻三界之中,受生死烦恼无名之火所烧。。…。
据经典所指出,行十不善业因缘故,要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行十善业道因缘故,则生天界及人界。所谓天界就是“神界”,乃是正直福德的灵魂所居之境界,此境界虽然享福。但是福报总有享受完的时候,就是修善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此天是三界最高天,但一堕落,仍然要轮回的。
至于阿修罗境界,就是精灵世界,停留在精灵世界的灵魂,固然生前也修善业,但,走了一步邪路,所以不能称为“正神”,只能称为“邪神”或“邪鬼”了,阿修罗境界的环境是最复杂,“邪神”亦有神通力,故作祟人间者,以此类为最多。故人若有“正气”,邪气不能生。人若有邪念,“邪气”乘隙而入。因此,所谓“走火入魔”就是人先有邪念,邪气乘隙而入者也。
主要内容折叠
六道轮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
离苦,所求不得苦,五阴盛苦。如此,六道轮回可以说苦多于乐,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脱道论来说:“戒定慧,是解脱之道,守戒的人,是威仪的意义,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乱。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觉。所谓解脱,就是离开束缚的意思,用戒为初善,定是中善,慧为后善,如此产生禅定力求灭苦,最后才得解脱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有二项是有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