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徐福游记 1(1/2)
徐巿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巿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徐福则在当地之山——“崂山”留下后代,后代改姓崂或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巿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他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此后再也没有返回中国。也有说徐福死于大海中之说。
徐福家世折叠编辑本段
国内史学记载折叠
徐福,江苏连云港赣榆人。
现代学者研究徐福家世者颇多。如台湾徐氏宗亲会徐子明、徐悦堂纂《徐氏大宗谱》,徐州师范大学罗其湘撰《江西初考》,皆是在古人谱牒史料的基础上,考证了大量近现代家谱资料,对徐福家世作出了系统阐述。
台湾大学教授徐子明(1915年荣获美、德两国文学哲学博士。学成归国后,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他从1900年起研究徐氏历代谱谍,与时任燕京大学教授的卫挺生互相切磋,对徐氏源流进行深入考证)与徐悦堂(明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二十一世裔孙,清两广总督徐广缙玄孙。他从1958年起,追随徐子明教授研究史学和氏族学,独自筹款办《徐氏大宗谱》编纂馆)两代人前后考证80余年,编写3年。《徐氏大宗谱》才得以面世。
据徐悦堂先生考证,记载徐福家史的古代徐氏家谱、族谱有多部。如:
《南洲?徐谱》。三国(220—280)时徐庶(今河南禹县人)编《南洲?徐谱》曰:“南洲高士徐稚,字孺子。祖籍东海,于战国末年其祖先该公奉祖命隐南洲。永不仕,耕读传家,淡泊名利,自食其力……”又曰:“徐仲公,为徐偃王二十六裔孙。仲生二子,长讳长,次为延,延即尚也。长生猛。猛生咨与福(巿),福率祖人入东海祖洲(即今之日本),尚知福将反,遂令其曾孙隐居洪都(即南洲,今之南昌),该不及避,令其子坚隐居南洲,自此寄居南洲,八代至稚……。”
《徐懋功家谱》。唐朝徐懋功编《徐懋功家谱》曰:“徐福者,又称徐巿或希。谱名徐议,字君房,其父讳猛。祖父讳长,从祖父讳延(即尚),曾祖父讳仲,高曾祖讳诜(即金文铣)。福之长兄讳谱,福率振男女各三千人入东海祖洲。谘居琅邪,今山东徐氏者为徐偃王二十九裔孙徐谘之后。徐福一支入东海祖洲,不复返也。徐该与徐福同曾祖父,延(即尚)知福反,入东海祖洲止王(秦始皇)不来。为避秦始皇灭门之祸,随令其孙该潜居洪都(即今之南昌)。自此世居南洲。
徐懋功为徐稚十七世裔孙,为徐偃王五十三世裔孙。播迁山东曹州,为唐开国元勋,封英国公,妣薛氏,生二子,另讳敬业,次讳敬猷,享寿九十三岁,葬于长安太白山麓,建有徐懋功祠。
《徐氏大宗谱》对徐氏源流记述详尽:“徐氏,子爵,赢姓,皋陶之后也。皋陶生伯益,伯益传禹有功,封其子若木徐,在徐城县三十里,泗州临淮有徐城(今安徽泗县北),自若木至偃王诞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周又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孙章禹(羽)鲁召公30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又其族出于赢氏十四姓之一也。”
《徐氏太宗谱》记述的徐国兴旺的历程,与卫挺生《日本神武开国新考》相吻合(前已述及)。据徐悦堂先生考证,徐氏总堂号之所以“东海堂”或东海郡。因为徐氏“来自东海,去之东海”。所谓“来自东海”,指天下(海内外)徐氏皆发源于东海之地,故曰“泽衍东海”(即今江苏东海、赣榆地方),所谓“去之东海”,意指徐诞失国后蹈浮舟沿泗水由黄河口(今江苏阜宁今称旧黄河口)出海东渡,至舟山群岛(古称翁州)隐居,自此徐国臣氏,每日思念徐王诞,故徐氏以东海为“堂号”。
罗其湘教授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江西临川、南丰、南城、九江等地《草坪?徐氏宗谱》、《邱园?徐氏家谱》、《龙溪?徐氏宗谱》和《徐家垅?徐氏家谱》等进行考证,认为《草坪?徐氏宗谱》中,有两处有关徐福家世的记载尚属大陆首次发现。一是《徐氏历代源流》中记有“受姓祖,讳巿。因始皇游海上,上书。娶卞氏”;二是明初洪武戊辰年(1389年)魏敏洪撰写的《徐氏历代宗谱序》中,记有“自巿公受姓下传……”。
江西各地徐氏宗谱对徐氏脉络亦有清晰的记载,“徐氏出于颛顼之后,赢姓。唐虞时为伯益,其后封于徐。子孙遂居东海郡,因以徐为氏焉。(《草坪?徐氏历代宗谱序》)。
“粤稽徐氏,始由颛顼,历五世至伯益。舜赐伯益赢姓。秦与赵皆其苗裔也。迨伯益生若木,夏封为徐候,其地即禹贡之徐州,子孙居此,遂以徐为姓焉”(《南丰邱园?徐氏续修家谱序》)。
罗氏考证了各种版本的“徐氏家族”之记载与卫挺生先生之考证对比分析,认为有诸多相吻合的共同之处:“一是徐氏出于颛顼之后;二是受赐赢姓;三是夏封于徐;四是子孙散居于‘东海郡’、‘禹贡徐州之城’或‘江、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