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打糍粑咯(1/2)
苏父这次回家,原本冷冷清清的家就感觉热闹了不少。再加上苏婶子回了娘家,苏叔叔一个人也没有办法照顾自己,苏青黛就拾掇了个厢房让叔叔住到了自己家里。
从市里回来,苏青黛当日夜里就和苏青叶开始挑拣起糯米和粳米,又用纱罗仔细地筛选过,这才放上水开始浸泡。那一边苏父也领着苏青城将久置不用的甑蒸笼和石舂清洗干净,放在阴风处吹干。
这一忙,就到了夜里十一点。苏父就上赶着几个孩子上床睡觉。
一夜无梦,苏青黛第二日一大早就起来了,听到父亲打扫庭院的声音,心中一阵满足,连忙准备去做饭,顺带着看了看浸泡的米粒是不是好了。
吃过了早饭,苏青黛就准备了两口干净的大锅开始烧水。火炉生得旺旺的,映照得苏青叶圆圆的脸,红扑扑煞是可爱。
苏父将甑蒸笼架好,将浸泡好的米放进去。那一面苏青黛则负责看火,又一面叮嘱弟弟将准备好的杏仁核桃花生葡萄干之类的干果混在一块研成粉末。待到过了一个小时,估摸着快要起锅了,隔壁的连大叔也随着连婶子到了家里。
“哟,这都准备上了?是不是可以起锅了?”连婶子闻到米饭的香味,顿时笑眯了眼,“那还真是抓得紧,这糯米一起锅就得赶紧地。这天气怪冷的,要不一会儿舂得慢了米可就不糯了。”
苏青黛笑了笑:“可不是,所以我们准备了好几炉炭火呢,那石舂都让我们用炭火烫着呢,保证热和和的。”
连婶子一听,看到屋里那被火热着的石舂,顿时眼睛亮亮:“这倒是个好主意。”
当下几人也就不再废话,将甑蒸笼里蒸好的糯米尽数倒入到石舂里。
另一边苏父和连大叔也已经将木杵石臼准备好。当下苏父拿着木杵,连大叔拽着石臼,一人用石锤舂,一人用木杵翻动,一下一下敲打起来。
打糍粑是个技术活,既要有力道,又要快准狠,这样的糍粑才能打得均匀瓷实,粘稠透明如泥,偏偏挑起又极有任性。若是力气不够,石臼提不起来,木杵捅不下去,这样打出来的糍粑就又硬又涩,十分难吃。
听着苏父和连大叔一吆一喝地打着,苏青黛忙嘱咐苏青叶看着石舂下的火,火不能太旺烧糊了糯米,又不能太凉让米糊冷了,只需让石舂保持温热就好。
随后她就随着连婶子去准备模具,又取了香油点润。待看到苏父挑起那些糯米时感觉绵软柔韧,立即吩咐妹妹卸掉火,又让哥哥将研好的干果倒进石舂内,连着那些糯米一起搅拌均匀。
这个时候,糍粑就打好了。再将热和和的饭泥倒进早就准备好的模具中,制成圆饼或长条的形状,待到糍粑冷却之后,将模具里的糍粑敲打出来就好。
这般忙活下来,已经是下午两点。期间苏青黛已经开始准备饭菜,新出炉的糍粑最好吃,苏青黛也不含糊,挽起袖子做起了糍粑肉,待到肉香味飘出,苏青城已经是口水直流,眼巴巴地盯着那大碗的糍粑肉。
又炒了两荤两素,热了二两小米酒,忙碌了一上午的苏父和连大叔也不再忙活,同苏叔叔三人聚在一块吃起酒来。连大叔吃着糍粑肉,赞不绝口。
连婶子忙问做法,苏青黛并不藏着掖着,当下笑着和连婶子说起如何配料如何入锅,火候如何。连婶子听得惊奇,对于这样的做法从未听闻,但是那糍粑肉确实滑嫩爽口,也就暗暗记在了心上。
这个时候的苏青黛不知道,正是因为这糍粑肉,让清河镇的糍粑在几年以后闻名于全国,有不少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打好的糍粑,苏青黛用干净的蛇皮袋装好放进地窖里,等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蒸。因为连大叔家来帮忙,苏青黛也不吝啬,拿了十斤糍粑递给连婶子,又封了一个二十元的红包放到她手里。连婶子虽然寒暄客气,红包还是接到了手里。
在邵乡,打糍粑是件大事,意味着一年的丰收和来年的好运气。请人打糍粑也是含糊不得的,必须封红包,多少倒是没有规定,有五块的,十块的。
但是苏青黛这般封二十块,在清河镇算是大手笔了。那连婶子回去后开了红包,很是诧异。但是想起听到的传闻,也就释然。那苏家的女儿,看着倒真是个有出息的呢。
苏青黛封了红包,也不瞒着父亲,转身回了屋就跟父亲说了。又说起父亲不在家的日子连婶子几番帮忙,封个大红包算是感念连婶子的照顾之恩。
苏父原本还觉得女儿有些大手脚,这下一听,也觉得封个大红包才像话。这一想就觉得自己果真是糊涂,竟然还没有自家女儿明事理。但是看到女儿行事熟稔,没有半点怯场,心中又是骄傲又是羞愧。
下午苏父带着苏青城出门去办事,苏青黛就给苏叔叔熬药。昨日她去医院询问苏叔叔的病情,得知咯血一事,那医生一脸为难,坚持要住院治疗。苏青黛自然明白早住院比晚住院好的道理,只是苏叔叔死活不肯,也就想着先过了这年再说。于是软磨硬泡磨得了那医生的药方子。
那医生也算好心,看苏青黛一个小女孩子这么关心自己的叔叔,也就不隐瞒,连说咯血已经不是小病了,若是要根治,必须及早到医院治疗。他的药方子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那样的病只能拖上几月。
苏青黛一面熬药一面感慨:九十年代的医生就是单纯啊,医者心就是救人治病,也没有那么多功利心理。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