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章 末路——山穷水尽(1/2)
王与母亲,同戏班少数几个愿意跟随的人进宫了,或许是王,亲情缘浅,命中多违,母亲肺疾复发,一病不起,也先离她而去,但她却只默默叹息,并未伤心哭泣。
长夜漫漫,梦醒西楼,望见宫墙下,斑驳倒映的花影,幽蓝幽蓝的月光,是秦时明月?还是汉时关?沐浴晚唐,皎洁的哀伤!所有的城墙宫院,都似历史的断碑残垣,见证着人事无常与好景不长。
时常独自一人拥衾而坐,听着夜里的寒风,吹动着窗棂,发出咿咿呀呀如儿学语的声响,又似疏影横斜水清浅的轻叹,除了唱曲炼琴,平日里,深宫大院,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拜师学艺,沉浸在曲乐的与器乐的勤学苦炼之中,根本不与任何人交谈,三言两语都难听到。
但在进宫的第九天,有一只青羽长翼,身细纤长,不知是何鸟的飞禽,中箭飞逃,伤重不支,落入她的院中,她小心拔出金箭,排出污血,清洁创面,抹上金创药,裹上绫罗纱布,一勺一勺,喂食米汤,本以为鸟儿伤势过重,不死也是残废,却不料,此鸟生命力极强,竟复原如初,精神更胜以前,自此朝夕与王相伴,倒也安心自在!
宫廷乐坊并不是梨园戏班,复杂尖锐的名利冲突,无处不在的明争暗斗,似看不见的剑影刀光,重重叠叠,时时刻刻,隐藏杀机
她不说话,却也不能免责无罪,争宠上位之人仍视她为最大的劲敌与潜藏的威胁,象她这样一心钻研音乐,都不能置身事外
当时,乐坊之人都想方设法,结交权贵,或献身权贵,或贿赂高官,各方势力角逐,形成派系,本来各派都想拉王加入己派,但王在他们看来不识抬举,不站任何队列,一时之间,倒是众矢之的,终致招来杀身之祸。
一日,宫廷乐坊为元朝皇帝饮酒作乐时,演奏《玉树后庭花》,本意是讨好当朝,将宋朝比作南朝陈后主,偏安享乐,奢侈腐化,终致误国,不料有人借题发挥,参奏元君,说是有人追思怀念前朝,以此“亡国之音”来曲意攻击当今圣上,愿元朝如南陈后主一样,早日成为亡国之君!
于是元朝皇帝酒后,龙颜震怒,立案严查,涉众之广,牵连多人,令各方势力之人,都难逃罪责,于是各派只有转移视线,避重就轻,将曲目选取一事,推咎在王妃嫔身上,妃嫔向来不参与曲目选择之事,但她向来沉默,寡言少语,不擅也不愿,据理力争,陈词辨白。
其实元帝从未见过王妃嫔,连听她唱曲都不曾有过,但元君心机城府极深,虽然后来酒醒明白,是一时听信谗言,立错了案,但为树立威信,威慑汉人,将错就错,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于是颁诏下旨,立斩妃嫔,求情者一并问斩,想以此来达到皇权不容挑战,谁敢不从,以此为鉴!
元朝刑部本欲将王妃嫔推至午门外,斩首示众,但后来操作此事幕后各方势力黑手,深恐民间汉人质疑,泄露行迹,惹来非议,加上王也并非要员大臣,于是择一日期,选定在荒效野外法场行刑,来一个人不知鬼不觉,欺下瞒上,瞒天过海,过关了事即罢!
王妃嫔被关入大牢,她内心先是非常愤慨,但后来却只剩下焦虑,最后是被淹没于无边无际象汪洋一样的恐惧里,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好在没有让她受刑,身体上无伤,因为她自始自终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哭天喊地,叫屈喊冤,看管者也不费力,所以没有打她,不过看上去她冷静得有点可怕,
不为人知的一面是,天真的她做梦也没想到,奉公守法,慎言谨行的她会落到这步田地,失去自由,锒铛下狱,百口莫辩,坐牢且不说,居然还招致杀身之祸,早知今日,当初应该与丈夫抽身远离,哪怕苦一点,总还是能善终,现在说什么也晚了!
在行刑的那天,她虽花容惨淡,一袭素白,长发垂落,但却犹如梨花带雨,冰霜凝艳,让人一见,莫名升起我见尤怜,楚楚动人之倾慕与同情之感,世间有很多事情,不需要语言去修饰与辩解,无言也是一种无形的气场与人格的强大的力量,所谓无声胜有声。
押解往法场时,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正是初秋,还没浓烈肃杀之气,但自古到今一般行刑,好象都喜欢选在秋季,后来都形成了一句俚语了,叫秋后算账。其实是原因的,秋在五行中属金,克木,主草木凋零之气,故与杀戮行刑关联到一起。
妃嫔,不知怎么,突然很想唱歌,或许是即将离世,心血来潮,回光返照一般,想要渲泄倾诉这一生的感慨,也不枉青春年少,红尘走一番,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她也顾不得是什么时候,合不合情理了。
于是开始低吟轻唱,有衙役喝止,但是后来她声音渐渐明朗化时,所有押解之人,都莫名听得心酸不已,触动每一个人过往的曲折忧伤与对人生世事无常的感叹,油然而生同情与怜悯恻隐之心,不自觉想要为她流泪。
到后来谁也不忍心去制止她尽情歌唱,她唱的正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一首词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时连空气中都弥漫渗透着犹如美人迟暮,英雄末路,壮士断腕,生离死别之古今的忧伤!天地万物为之动容,草木为之含悲,南飞的大雁传来阵阵长鸣,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