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欲回京述职(1/2)
许多事情,你心中已有大致轮廓或模糊印象,只差有个人来捅破窗户纸,魏贞娘就是这个当头棒喝、点睛之笔。
史仲竹能说出“改土归流”四个字,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把最核心的理念提出来,接着收集数据,完善方案,找地方试点,史仲竹好歹接触了几十年的国家最高层次教育,这点儿事情还是能完美处理的。
待史宁出生的时候,史仲竹给圣人上了一份折子,一口小箱子,封条加身,表明是密折,由专人送去,到了圣人面前才开封。这么神神秘秘的事情当然引发了众人的好奇心,现在大家对史仲竹送礼送什么很感兴趣,分分钟发家致富好吗?
养心殿不严的时候,圣人爱吃什么点心都能打听到,严起来了,大家只能知道忠嘉侯送了一个箱子进去,箱子里是什么,连戴权都表示:“能在圣人跟前当差的,无一不是耳聋眼瞎嘴哑之人,奴婢一废人,确实不知。”
圣人看着史仲竹送上来的小箱子也是感慨万千。这里面是史仲竹对改土归流的理念设想,劝贵州的夷民势力分布图,各地地图,已探明的金银矿地图,以及史仲竹对拿安顺做第一个试点的方案,各种应急预案,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要不是配了一份总目录,圣人都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了。
花了七八天的功夫,圣人才把这些东西看完,一边看,一边佐以各种资料,思考其合理性、可行性,努力找出漏洞。等终于想清楚了,才让戴权召集诸位内阁大臣觐见。
能混到内阁的都不是傻子,圣人这几天没进后宫,脸上还挂着黑眼圈,听说养心殿的灯火也是很晚才熄,再结合圣人每天让翰林院送上来的大批资料,阁老们对要说的事情已经有个谱了。
几位阁老进门,行礼后,圣人赐坐。圣人指着中央的条几上的一大摞折子到:“这是史耀昀递给朕的折子,朕看了,大有可为,诸位卿家也看看吧。”
圣人手上拿的是目录原件,阁老手上来的是中书舍人誊抄的副本,看着目录,再对比摆在面前的折子,大家都忍不住拿眼角去瞅史鼎,看不出来啊?史鼎还挺有能为的?他是不是还有什么秘密没说啊?他是不是早知道?他有没有派幕僚帮忙啊?
一大群问号在阁老面前闪过,当然都是千年的狐狸,一起瞅别人已经是难得的情绪外露,现在每个人都是一派正经的看折子。
史鼎也端着个认真严肃模样,心里叫苦: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武将进内阁本来就很难,史鼎身上有世袭罔替的爵位,都到了这个年岁才进内阁,且是内阁八人中资历最浅的,平日里,只要不涉及自身,他是做学生状,老实听着,从不发言。只想着平稳过渡的,没想到啊,他还有个儿子!最会刷存在感的儿子!
有个能干的儿子当然好,能写诗词,在文坛上博一个名声,好,以后再不济也是个文学大家;能写公文,在官场上步步高升,好;更好的是深受两代帝王器重,如今还是太子侍讲,算是半个师傅,眼看第三代帝王对他也是青眼相加。到如今,还能自己摸索出条新路来,只凭这个,史仲竹就要青史留名了。
众位阁老不服气的瞅了抽史鼎,凭什么啊?好事儿都让你占了,平日也没见史鼎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啊?不行,今天下值了,必须请史鼎喝一杯,好好说道说道。
阁老家中也有子侄,本来挺争气的青年才俊,让史仲竹一对比就成了泯然众人,泥猪癞狗一般,所以,史仲竹和京城世家勋贵子弟都没成知己好友是有原因的,你成天对着个别人家的孩子试试,心理素质不好的都要报复社会了。所以,赵芝、史安才、史云鹏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啊!
阁老们心里在跑马,手上还是很快把折子浏览了一遍,首辅袁杰大学士开口到:“只粗看,当知史耀昀有大才,此法可行。”袁杰先定下一个调子,再说:“只是,这些数据还需核实,办法也要多加推演,不是个小工程,臣的意思,还是召史耀昀回京一趟,当面述职妥当。”
说实话,史仲竹来不来事情的基调是变不了的了,只看圣人那熬了好几天的黑眼圈就知道。史仲竹的折子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现在当官治民,很多都是靠官员个人素养,谁会把这些事情写成文啊,更别说写的这么细致,配了直观的数据表、分布图,连应急预案、所需支持,后备方案都出来了,细致的阁老们都不知道该补充些什么了。先把史仲竹召回来吧,留点时间给自己思考,这就是袁杰的本意。
圣人回想往事:当年太/祖问一个世家牧守一方的大员到:“卿治下民几何?”官员答:“不知。”太/祖再问:“粮草可足,以备鏖战。”官员答:“不知。”太/祖怒:“卿知何?”官员答:“俗务自有吏目,臣知春花秋月,晓古往今来,交良师益友,仿名山大川。”太/祖笑赞:“名士fēng_liú。”
一个小段子可以看出,世家当年是多么不靠谱,只爱干“清流”“清贵”的活儿,兵权这么重要的东西,只因为不清贵,居然没有人愿意干,所以才有太祖的横空出世,上承天命,下安黎明。当年,上层官员全是世家子弟,可想而知,官场是个什么风气。整天论道谈玄,太/祖能忍着没把他们全砍了,真是宽宏大量。
过了几代,过渡到如今,官场风气务实了不少,但务实到史仲竹这样精确的还没有。
圣人自己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