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2)
徐绍听徐翰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急忙端起杯子递给他让他润润嗓子,一边递杯子,一边问:“父皇已经把这些人压下了?”
徐翰叹道:“压下了!毕竟科举算是国策,敢跳出来蹦跶的也就一些没多大本事的老东西……正经的还有盼头的高官不会干这种与天下读书人为敌的事情。可说来说去,还是寒门出身的官员太少了。还有俸禄上头也得调整调整。只是国库空虚,救灾的钱都没了,哪里敢提乱加俸禄?”
徐绍十分惊讶:“建国这么久了,这几年虽然有些灾害,但也称不上动摇过本,而且有十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了吧?怎么国库还没钱?”
徐翰闻言,摇了摇头:“我很小的时候,国库确实没钱,不过等我大了一些,基本上国家有个大灾小难的国库是完全撑得住的。可我这次回来一看,国库的钱几乎见底了,而别的地方部不说,起码开封周边的百姓的生活也不如前些年。赋税其实不算高,但下头的人欺上瞒下乱收的苛捐杂税太多,肥的却不是国库……而且休养生息这么多年,户部的户籍上人口不增反减,这不是开玩笑么?这是少收了多少人头的税啊!而且真正需要这点钱的人,确实没几个。对了,我想调相州刺史几品刘宁回来到户部任职,这些人也拿他寒门出身的事儿来说嘴……其实还是怕了他括隐的本事!”
徐绍一听括隐二字,脸色就变了:“父亲!您才登基,许多事情都没有安定下来,括隐的事情应该再等等啊,哪朝哪代,做这种事情都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的!”
徐翰轻声道:“我知道的,你放心,我知道轻重,再说我现在也只是先把刘宁调回来,趁我还在,让他在户部扎稳了根基,先练练手,日后你用起来,也方便。”
徐绍心里头十分的不安,他好歹也懂得一点历史,括隐这种事儿,往往发生在王朝中期。往往是经过多年土地兼并,官宦世家占地太多国家赋税压力太大的情况下,皇帝才会狠下心来干这种事儿……大卫才建立多少年?就混到要括隐的地步了?当然大家都知道徐涯在治国上就是个渣渣,国家给弄成什么样子都不稀罕,可是徐涯在这种条件压根不成熟的情况下,这么匆忙地想要做这种注定会惹恼许多高门世家的事情,往公里说是因为知道寿数有限想要多做一点功绩出来;可往私里说,何尝不是不知道国库已经到了没法再撑下去的地步,不想把所有的烂摊子都丢给徐绍,想要帮他拔几个钉子的缘故呢?
徐绍想到这里,眼眶有些发红,他轻声道:“父亲,你要相信我,许多事情,只要我努力,也一定能做好得,真的没必要这么折腾自己。”
徐翰笑了起来:“这哪里是折腾自己呢?我好歹也是大卫的皇帝,国家现在这个样子,难道我放着不管都丢给你么?”
徐绍一时哽住,他轻声道:“不管怎么说,父皇都不要太操劳了才是。”
徐翰点点头:“放心吧,我知道轻重,有御医呢!你啊,也别操心这些有的没的,真不想我太操劳,就赶紧好好多学点东西。现在情况基本安定下来了,连伴读都有了,你也该念书了!”
徐绍点头道:“全凭父亲安排。”
徐翰给徐翰请的几个先生全都是教四书五经琴棋书画这些东西的,并没有按照惯例让某个权臣挂名太子太傅之类的头衔,全都是单科目的先生,却没有一个能让徐绍称一句“老师”的。
徐绍非常理解徐翰的安排方式,他的日子已然不多,这种情况下徐翰恨不得把自己懂得的政治知识对徐绍倾囊相授,帝王之术,本就是帝王才最擅长的!尤其徐绍对这个时代的政治问题的料及基本上不比白纸强多少,这样的他是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的,这种情况下徐翰又怎么会再弄个别人来影响徐绍?要知道,够资格做徐绍老师的人,一定是世家出身的,而对徐翰来说,最忌讳的就是世家的力量:如果说开朝的徐渊抑制世家只是为了集权,为了方便治理国家;那么到了他们这个时候,对抗世家力量已经成了生死攸关的事情了:徐绍太弱了,亲信全无的情况下简直是分分钟会被篡位的坑货。
大卫一统华夏之前,大江南北大大小小分裂成七八个国家,其中有一大半的国家都出现过世家权臣篡位的事情……可以说,朝堂上的那几大家族,就像悬挂在徐氏父子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_百度百科一样,让他们一刻也不敢放松。
再这样紧张的情绪中,在经历了半个月初入宫的鸡飞狗跳后,徐绍的生活进入了相对平稳的一个时期,锻炼身体,上课,到徐翰那里学习处理政务……每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但许绍对这种状态非常满意,毕竟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过得太刺激了!于是对眼前的平静越发珍惜,一转眼便是大半个月过去了。
而与徐绍的平静相比,此时的孟家却是鸡飞狗跳的一团乱。
夏夫人已经快要疯了,停灵四十九天要招待各路人马本来就已经让她的头大了几圈,偏偏三个小叔子又赶了回来,三个小叔子赶回来也就罢了,没几天几个人的家眷居然也纷纷赶来了,每一家都是拖家带口的一堆人,弄得夏夫人闹心死了:参加个兄长的葬礼罢了,犯得着把老婆孩子都带回来么?尤其老四孟珂,十四个儿子带回来一半!站在那里简直看着就堵心……将军府虽然很大,可是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主子也太挤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