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1/3)
第十三章
林家本为商贾人家,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不高,却俨然是极其富裕的。民间有穷则思变一说,其实,富裕了更会想着改变。富裕的商人看着贫穷的老秀才,心里总是万分不平衡的。林家人自然也有这种想法。商人地位之所以低,是因为一旦从商便失去了走仕途科举的资格,即便是皇商,那也沾着个商字。再大的商人在官字面前也要低头。比如昔年的沈万三,也敌不过皇权。林谨言出生的林家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有了家底,更因为机遇,有了从政的本钱。这事说来也非是偶然。
林老太爷是个民声很好的商贾,亦是江南商会的领头人。林家积累道林老太爷这一代,已经是不缺金银的了。于是,林老太爷自昔年太祖之时便资助朝廷军队,而后又造福乡里,修桥铺路,那名声,让人提起林家就竖起大拇指。家业传到林老爷的手中更是发扬光大。林老爷不仅通商,而且自先帝爷至今上在位之时,便作为江南商贾的表率,但凡遇上天灾之时,便捐衣捐粮,更发动商会中各商家,尽量不抬高粮价。久之,江南一代商贾名声颇得赞誉。其中,林家尤甚。前些年,黄河天灾连着时疫再跟着雪灾,多亏得林家倾尽一半的家产,就得十数县的灾民。皇帝也为之动容,不但赐了义商的匾额,更是恩许林谨言这一代,但凡还未入商贾的直系子弟可以从科举入仕。这一圣旨天恩简直为商贾点亮了明灯。让商人明白,即便难如登天,也不是不可及。其他商贾虽然没有得到这一恩典,但有许多家也得了嘉奖,皆是与有荣焉。筹划着,做几件大事,以商会的名义博几个可入仕的名额。据说,皇帝已经有所考虑。
朝中自由反对的声音,但这一次林家的功劳人人都看在眼里,就算出声,皇帝也说了,恩赐不过一代,众朝臣也只好雷声大雨点小。林家做的是好事,有恩于世人,谁要太过激烈反对了,也怕遭雷劈的。商贾从政不是没有,比如吕不韦、范蠡等,但没人信林家人从政后会如前人一般,毕竟时代不同,境遇不同。
林家人大喜,其他商贾无不羡慕。林家家风颇正,他们看准时机,一击即中。林家长子自小无经商天分,但是却通四书五经。林家人无不因身份而感慨。没想到天上掉下馅饼。圣旨下后,全家人喜极而泣。因得林家名声,林家大郞拜得大儒,狠下了一番功夫,终于于三十岁上考取了秀才功名。由于火候未到,故而推迟了三年再下场一试。若是成功,便是举人老爷,便有了做官的资本了。
秀才于每年秋闱来说算不得什么,但于商贾来说那是万中无一的。纵观乾元大国,从来没有从商贾之家走出的秀才老爷。林家人虽没有沿街摆上流水席庆贺,也是阖族好好热闹了两天。林大郞被林老爷教导的很好,不过秀才,人常说穷秀才,富举人,自然是有其道理。当然,林大郎的目标不只是举人,他要全族以他为荣,他要给自己的夫人挣下凤冠霞帔。林大郎的妻子是林老爷精心挑选的,不是门当户对的商贾大家,而是因朝中急流被连累贬至江南某小县做了县官的官家小姐。因是女子,且林家素有名声,且林家表示四十无子才可纳妾有同房,那官家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林家大郞。没想到,时来运转,那官家小姐想到将来自己也有做诰命的命,自己的儿女的命运也可能改变,便狠狠痛哭了一场。而后,拿出官家小姐的大度和气派来。林大郎对林老爷当初的决定无不叹服。若是将来自己是官身,而自己的妻子格局太小,那便不合适宜了。
三年前,林大郎下场一试,鸿运当头,中了举人,一时,林家门庭若市。林大郎再接再厉,次年春闱却名落孙山。不过,林大郎并不气馁。那年春闱他也没有把握,不过走个过场,体验一下。落榜也在意料之中。今年秋闱后来年的春闱才是他的正真目标。
林家族中也有旁系为了儿孙前途,将儿孙过继给直系,借个身份,入书院读书,以期望改变身份的。虽也有一两个中了秀才,但都不如林大郎已是举人。但放弃的人却不多。科举本身就不是易事。哪怕五十六十上能中的举人秀才,那门庭也是焕然一新了。这便是整个社会环境造成的。
林谨言自小聪明,可他的聪明不仅仅是在读书上,更多的是在习武上。林谨言想过,乾元国三年一届除了文举,还有武举。不过,他家师父说,考武举他若不在前三,就千万别说是他玄真子的徒弟,说是丢不起人。
林谨言无语。这世上万万人,文举不易,这武举也不是简单的。要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林谨言从不敢太过自大。他练武是因为他喜欢习武,纵然吃苦也是不怕的。真要考武举,有名次固然好,若是没能考上,也不过说明他还不够好。什么一定不一定的,他可不敢说。
人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现在还没有这个心思,他想好好看看这乾元国的山水。人在少年时,需行万里路才能不负这一世的成长。坐井观天是非上选。那只会限制了自己的眼界。就是他大哥,林家大郞,年少时,也随着父亲林家老爷出过远门,见识过人间繁华心酸。没有阅历的文章,即使华藻也是空泛的。这是林老太爷、林老爷的人生经历告诉林家子孙的。
以上的故事,都是李少卿后来才了解的,现在的李少卿还小,但是他那曾经的记忆,让他又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