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放血王(3/3)
在已经不再生产了。但是满清的库钢锋利却不能耐久。
刘贵福亲自负责淬火,用几种钢材融合使用。
一把合格的战刀,在足够锋利的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硬度,而刀身也要有合适的强度和韧性。
这些特点的最佳体现,就是盛传一时的抗日战争中的日本刀中国大刀的对决。
日本军刀是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号称强国的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的参战各国中的步兵中唯一使用的算是冷兵器时代的手动的武器的。
当时日本兵仍然大量使用军刀,而他们使用的军刀,自然是这种赫赫有名的日本刀。
日本刀刀身很窄,但由于采用精钢作为原料,锻造及淬火的工艺十分精良,因而强度很高;刀刃锋利,波浪形的刀纹清晰可见;刀鞘及护手的外形精美,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视为珍品。
而中国军队在与日军多次交战之后,也大力提倡在每个士兵携带手枪和步枪之外,都要配备中国式大刀。
这种中国传统式大刀,通体由整块钢铁打造,钢质一般;刀身特别是刀头部分较宽,长柄末端有一圆环。
虽然中国大刀无论在钢质,刀刃,工艺及外形上都比不上日本刀,但是中国大刀是根据实战需要而诞生的,钢质和工艺的要求低使得任何一个农村铁匠都能制造。
在双方大刀的对决中,锋利的日本刀却根本不敢用刀刃劈向中国大刀宽厚的刀身,必须时时躲避刀质极差,刀术上也只会乱砍乱砸的中国不识字的士兵。
而中国士兵在砍劈时运用大刀自身重量来弥补刀刃的不足,把大刀当棍棒用,居然会砍断精工制造的日本刀,气得日本军官士兵火冲顶梁,三尸神暴跳,却又无可奈何。
由此可见,一把能够在实战中取胜的军刀,在锋利、硬度、韧性都是要有全面的要求的。
从材质上来说,刺杀类武器对材质要求不高,只要硬度达到一定水平即可,而劈砍类武器则还需要高韧度,否则一架即断。
使用不同质地的钢材来制作刀刃和刀身就是将硬且偏脆的刃口和较软但柔韧的刀身结合起来。
两在高手精诚合作,终于为沈擒龙制造了他要求的特种刺刀。
这就是中国特种部队防身军刺的雏形。
沈擒龙握着这把锋利的刺刀,心想,这么锋利的东西,给鬼子扎进去,会是什么感觉?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
若个书生万户侯?
可是沈擒龙又想,有了这种好刀,自己有了好东西,要是回到部队,让战友看到会怎么样呢?
沈擒龙也不能让人家说自己小气,不讲义气,于是他求人家再给自己打9把同样的刀。
沈擒龙也知道人家是用了最好的东西给自己打的刀,其他刀也用这种材料,成本和时间可就高了。
所以沈擒龙也不强求,用铁轨打的刀也行。
这样,沈擒龙他们小队的每个战士就都有一把这样的刀了。
这种刀样子很怪异,沈擒龙可不保证所有人都喜欢。
那样,他们小队的人不要的,他就可以送给其他小队的人了,这样可以跟其他战友有个交代。
当然,给李骥的必定也是那种最好的材料了。
沈擒龙急忙赶回晋察冀军区。
他走之后不久,1940年7月底,一种中国人在现代历史上自己设计制造的、制式化的新步枪诞生了。
刘鼎部长因为那天正是八一建军节,就给这种步枪命名为“八一式步枪”。
据说,刘贵福设计的步枪具有非凡的意义。
二战后步枪的演变逐步“轻型化”,经历了马步枪――突击步枪――小口径步枪,这三个阶段。
“无名式马步枪”的创新,开始了世界步枪进入“轻型化”演变和发展的新历程。
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从此以后,中国**的军队开始了自己制造大量武器装备部队、快速发展的时代。
中国特种部队的新时代也开始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