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发奋(1/2)
王元平发现了一个现象,这是以前没有注意过或者说没有留心过的。
每到过年前后农村特别热闹,每个村子里的做买的做卖的络绎不绝。自从发现这个现象后,经过仔细观察觉得蛮有意思的。他开始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渐渐的素材越积越多。他想干脆试着把这种现象试着以式写出来。
由于从没有写作这类题材,刚下笔时颇费思量,好在素材多。几天后,一部中篇年》问世了。到春节前的一天,他改完了第三稿放了起来,想等到开学时请薛成功过过目。
农历正月初五,见家里没什么事了,王元平打点行装提前回到学校。经过薛老师宿舍前时看了看,屋顶山的煤炉烟囱冒着淡淡的烟,应该是回来了。他赶快回到放下行李,提着几瓶酒和满满的两大包年货来到薛成功的宿舍。
薛成功回到昌南是腊月二十七。几年来,每年他都是这时候回来,他的儿子早已结婚四年多,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住在他昌南的落实政策的那套房子里。
这套房子总共67平米,一家四口挤在一起没法住。薛成功的女儿今年二十四岁,在省机关幼儿园工作,还住单身宿舍,只是过年这几天到哥哥那里看看他,晚上回自己宿舍,城市人对于过年也看的很淡。由于房子小,再加上住的时间稍微一长,儿媳妇的脸色就不太好看。薛成功是个不太愿意看他人脸色的人,因此几年来都会老早赶回来,正好可以替一下学校值班老师。
薛成功见到王元平很高兴也感到吃惊,问他为何这么早回来,王元平说在家也没有什么事,还是早早回学校好。
他打开两个年货包裹的其中一个,拿出一些猪头肉、肉冻、海蜇皮等菜,又提溜出一包瓜子、糖果来,收拾了一小桌,薛成功见状客气了一番,拿起王元平给他的酒看了看,吃惊的说,你哪里来的茅台酒,王元平答是父亲藏了好几年的酒,特意嘱咐带给他的,并把父亲说他和薛成功是师徒的话转述给他,但把其中要向他学习的话隐去了。薛成功听了感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爷俩落座后开始喝了起来。薛成功说你有好父母。改日我一定亲自登门去拜访感谢他们。王元平说您太客气了,您教我那么多,应该感谢的是我们。薛成功摆了摆手话题转到王元平的学习上,问了问他这些天在家的情况,王元平说这些天在家除了温习以前学过的,又学过一些但不是很多。
薛成功告诉他从明天开始,两人之间的交流全部用英语。他尽量说的慢一些,不懂也要强迫自己听,培养语感强化学习。王元平感激的点头应承,他知道老爷子这是为他好。谈话间,顺便把自己想考学历的想法和薛成功讲了,薛成功表示赞赏。并称青年人就该这样有上进心,只要下决心学,他可以辅导王元平。
王元平自己在家写的那部中篇,拿给了薛成功看。
薛成功读了几页就被迷住了,他对一般人的书不屑于细看,但这个太好了,朴实感人,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字里行间采飞扬,微微透出那么一点感伤。
这是他读过不多的之一!
看完后笑着对王元平说,我如果没猜错,你应该是感情受到挫折了,不然这个书里不会有感伤的色彩,王元平脸一红低下头,薛成功见他不说也就不再追问,只是让他把稿子重新用正楷字誊写一遍,邮寄到王元平听后非常吃惊,国家级重量刊物,只有知名作家才可能发表,自己第一次写到那里岂不是自不量力,薛成功说大凡真正的好作一定是朴实无华,感人至深,且能引起共鸣,作发表不发表不在作者名声的大小,也不在刊物名声大小。能引起共鸣的作哪个刊物也会发表,你试试,说不定可以。
王元平只好按他说的,回去后用正楷字工工整整誊写一遍之后,又让他过目无误后邮寄到版社。
也是从那天开始,王元平每天到薛成功那里一待就是一天,也不知那里来的那股劲头,除了吃饭,几乎全是学习。
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一旦有了原动力。也就等同于汽车上了高速路,一日千里。短短十几天时间,在薛成功的浸泡式训练下,王元平的英语口语水平竟然有了惊人的提高,基本能跟薛成功对话,当然听力还不是那么如意,很多句子需要薛成功故意放慢语速才能听得懂。
有一段时间后,他和薛成功基本能用英语交流,让他感到高兴的是,现在薛老师已经不用故意放慢语速了,除了有些单词听不懂需要他重复一下,其它的可以正常交流。至于报纸那基本上可以朗读,薛成功给他定的是每天朗读一篇小章,但他每天都会坚持把整版报纸都读下来,一到不对的地方薛成功就给他纠正。
一般人学习英语学着学着就坚持不下来了,往往功败垂成。王元平非但不倦且还像打了鸡血似的,越学越有劲。和放假在家的那段时间一样,他每天时间排的很满,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还要继续学习。年前根据父亲的建议他去报考了自学考试,四月份已经考过一次,他报了四门考过了三门,考试时听说今年七月份有次加考,他大体盘算了一下,今年十月份考试完毕后如果不出意外,就可以十几门单科来,明年一年应该可以考完。
1987年的四月末,天开始变暖了,人也变得懒洋洋的。这天,王元平刚到办公室,乡邮局的邮递员敲门进来,拿出一封信让王元平签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