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初出茅庐第一计(1/2)
傍晚的定襄郡城秋风肃杀,旌旗猎猎,高大的城头,守军比往日添了一倍。各种防御武器整齐有序地排列着,戍边的将士们手执横刀、长矛,一双双眼睛密切注视着视野范围内的风吹草动。郡城四门增派邢军严密把守,盘查过往人等,即使是奉命进城的“勤王之师”也要出示上峰调令,仔细校对,严防奸细渗透。如临大敌的战备气氛和严密部署透露出带兵将领严谨的治军风格和专业的军人素质。
一支五十余人的马队由远及近,飞奔而来,令城门和城头守军顿时加强了警戒,随时待命攻击。领头的男青年取出龟符,向城门校尉出示。城门校尉接过核对后,肃然起敬,下令众军收起兵器,放马队进城。
和城头的森严相比,城中的动静可以用空旷肃杀来形容。大街上,各家商铺和民房都已经关门闭户,一支支奉命赶来的勤王队伍纷纷向着城中的校场赶去。郡守府门前人来人往,来自前线的最新军情不断送来,从临时前线指挥部发出的命令一道接着一道地传出。军队频繁调动,一片大战将至的紧张氛围。然而到底有多少兵马在调动集结,没有人能猜得到。
郡守府正堂已经成为了临时的前敌总指挥部。可用的军官都已经派出去了,只有几个幕僚人员在处理、汇报着前方送来的最新情报。一个四旬以上,身长八尺,方面大耳,留着三缕胡?的将军背朝外部,盯着墙上的地图,一言不发。多年的戎马生涯练就了他深沉坚毅的个性,不到关键时候绝不轻易开口,一旦开口就切中要害。此时他正沉浸在对前线情况的思考中。他的思考不同于赵括之流的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获取的最新情报进行分析判别,加以推演,形成准确、抽象的认识,像天上的卫星一样,把方圆数百里内的敌情我情全部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这种抽象思维方法在兵学上,称之为“庙算”。
“禀大将军,太原府段氏婉曦娘子到!”
将军猛地转身,眼中露出喜悦的目光:“快请!”说着自己大步走出门外,在二进门处与匆匆走进的段婉曦、段宗扬、侯世昌碰上了面。
段婉曦向将军抱拳行礼,唱个大喏:“汤国公次女婉曦,奉命率精壮五十人先行,听候大将军调遣!”例行禀报完毕,又动问道,“马邑一战?险万分。伯父别来无恙?”这位将军,就是八年前与段氏结缘,长期驻守雁门,总领河东边防的左骁卫大将军彭鼎辉。
彭鼎辉叹道:“国难当头,孰能无恙?如今突厥大军围困雁门,我部兵不满四千,援兵集结尚需时日,苦无救急之策,只得不避嫌疑,急召贤侄女前来,征询方略。”便带了她直入正堂,命幕僚将一切军情详细汇报,让她尽可能全面细致地了解情况。又取出一份水迹未干的竹敕给她,道:“敌军重兵围城,信使难出,陛下只得发竹敕投于滹沱河中,?流漂下,召集诸军勤王。阴大将军率八千将士婴城死守,胡骑每日围攻。援兵晚到一日,圣驾便危一分。”
段婉曦看过竹敕,又问道:“目下勤王之兵,到者多少?”
彭鼎辉道:“连同本部将士,不足二万。且良莠混杂,部曲、公差、走卒、丁壮,参差不齐,兵械奇缺。已命中郎将吴信抽调数百将校编组操练,然乌合之众,急切难以成军赴战。”说到此处,不由得黯然叹气。
段婉曦道:“如此强弱悬殊,唯有避敌锋芒,出奇计胜之。”
彭鼎辉道:“正是。吾方思得一策,欲派人潜出塞外,寻得义成公主,使之散布谣言,北边告急,始毕可汗若知后院失火,必退兵北归。”
段婉曦道:“釜底抽薪,婉曦计不及此。但始毕可汗倾巢而来,志在必得,断难为一面之言尽弃前功。还需予以重创,使其腹背受敌,方能迫其退兵。”
“请贤侄女前来,正为此事。”彭鼎辉道,“眼下苦无良策,急切下不得手。婉曦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段婉曦道,“以婉曦愚见,始毕可汗所以倾巢而出而围困圣驾者,乃欺我军兵少,无力大举赴援之故。虏既有恃无恐,其心必骄。正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一举破之!”
彭鼎辉道:“彭某正有此意,但恨不得其法耳。”
段婉曦盘算片刻,道:“可命各部多设旌旗金鼓,昼则引旌旗数十里不绝,夜则钲鼓相应。以五千人而张十万人之声势。彼谓我救兵大至,又有伯父统率,必然惊惧。”
“树上开花!”彭鼎辉猛省道,“借局布势,力小势大,真妙计也!”彭鼎辉话锋一转,又指出一个问题,“始毕年老多疑,或可欺之。然莫贺咄设阿史那咄苾、夹毕特勒阿史那思摩均足智多谋之将,纵然一时退却,后必识破,卷土重来,再难撼矣。”
段婉曦一时没想到这一层,便道:“伯父高见,恕婉曦所虑不周。”大脑飞速转动,很快想出了比较完整的方案,“婉曦愿率精骑数十,深入虎穴,出其不意,劫杀一阵,趁其惊魂未定,然后鼓噪进兵,以骇敌之军心。再得义成公主散布谣言,敌军惊骇之余不及详查,必然军心浮动,解围而去。趁其退兵之时,我麾两翼精骑,随后掩杀,与雁门守军里应外合,纵火猛击敌军,必获大胜。”
“妙哉!”彭鼎辉拍手赞道:“如此虚实相应,节节贯穿,任胡寇兵强马壮,莫贺咄设足智多谋,亦难当我雷霆连击!”即命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