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四大都督死因之谜(上)(2/3)
当时江东主和派的不满,更引起了孙权的不满。刚才说过孙权的性格就是进取不足,但却十分看重既得的利益。只有在充分保证了现有地盘的稳固下,他才想去进攻别人。现在在他看来,周瑜的军事冒险行动已经严重影响了现有的江东政权的安稳。一个前朝旧臣,又功高盖主,且又与自己的战略观点相悖,孙权对周瑜的担心与不满,已经逐渐升级为恐惧,并且开始对他起了杀意。
虽然孙权起了杀意,但是在处理周瑜的问题上他还是抱着谨慎的态度。甚至对于周瑜攻取益州的军事冒险行动也只能公开表示赞同。毕竟当初周瑜不但辅佐自己上位,如今还大功于国,贸然的解除他的兵权或将他杀害,都会让自己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
精于权谋的孙权自然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所以秘密杀死周瑜变成了唯一的选择。
然而如何不露痕迹的杀死周瑜,又不会惹人怀疑,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周瑜今日的地位,且长期生活在军营里,周围守卫森严,简单的派出刺客是行不通的了。所以要想杀死周瑜,必须通过和他关系亲密的人下手。
大概有三类人能够接近周瑜,且不露痕迹的将他杀死,这就是亲人、朋友、同袍。这其中有一个人正好占了三类的后两样,而且这个人还正好是自己信任的嫡系与亲信。这个人就是鲁肃。
鲁肃与周瑜早年就相交,周瑜曾经因缺粮向鲁肃借粮,刚一开口,鲁肃就毫不犹豫的将一仓3000斛粮食借给了周瑜。经此周瑜觉得鲁肃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便主动与他结交,两人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孙权掌管江东大权后,周瑜还把鲁肃推荐给了孙权。
赤壁之战时,两个人都是抗曹派,鲁肃还是孙刘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和联系人。然而赤壁之战过后,两人的政见不同让他们走向了对立面。
相对于周瑜的军事冒险行为,鲁肃的观点则认为江东集团的首要任务不是到处的穷兵黩武,而是稳固江东,加强与刘备的联盟关系。为此他还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让他来协助江东对抗实力仍然强大的曹操。
鲁肃的想法与当时的主流想法和孙权的看法相同。当初在与孙权第一次见面时,鲁肃便提出了立足江东,以观天下的观点,并让孙权深以为然,似他为心腹。可以说鲁肃是持着这个观点在江东集团安身立命的,也是他得到孙权信任和提拔的最主要的原因。
而周瑜的行动却恰恰否决了他的政治观点,而周瑜如果真的成功了,那他的那个立足江东,以观天下的策略便成了笑柄,他也没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失去了他宝贵的政治理想。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个原因,还不足以让鲁肃对周瑜下手,毕竟两人的感情也很不错。可如果在加上君命的话,那就不同了。
没人知道孙权是如何下令,鲁肃是何种方法杀死周瑜的。但是杀死一个拯救江东的英雄和自己的挚友,必定要经历一番痛苦的挣扎。
不过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对于已经走上江东人民对立面的周瑜,鲁肃还是选择了遵从君命。这也为今后他的死亡埋下了一个伏笔。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巴丘,享年三十六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fēng_liú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死后,鲁肃代替他领兵把守东吴的门户陆口,负责处理荆州问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自幼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为人喜读书,善骑射,体貌魁伟、性格豪爽。是东汉末年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
提起鲁肃,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三国类的影视剧里那个老实忠厚,总是对诸葛亮与周瑜的计谋后知后觉的老实人形象。
实际上鲁肃的智慧并不亚于诸葛亮与周瑜,甚至他的高瞻远瞩的见识与宽厚的胸怀还高于这两人。他是东汉末年的战略大师,毫不夸张的讲,正是他一手创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么说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早在鲁肃与孙权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鲁肃就炮制了与诸葛亮的“隆中对”齐名的“榻上策”,向孙权提出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应该据守江东,以观天下。剿黄祖、伐刘表,占据长江一带,然后称帝建国以图天下。”的战略构想。
他的战略构想深得孙权的认同,故此今后的时间里把鲁肃当成了自己的心腹之人。就算江东重臣张昭多次说鲁肃年少轻疏,不可重用,可孙权仍然对鲁肃器重有加,不断的给鲁肃各种赏赐。而鲁肃也为了自己的这个战略构想,不辞辛苦的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在曹操得到荆州之后,鲁肃主动联络刘备希望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抗曹。
在面临曹操大军压境,江东集团一片投降声音的时候,鲁肃挺身而出坚定了孙权抗争的信心。
他是这么对孙权说的:“我们这些人臣投降曹操后还可以再混个一官半职,然而将军若是投降何以自处?“
这完全是对孙权的贴心话,孙权感动的说:“其他人说的那些话让孤异常失望,只有卿阐明大计,与孤心里想的一样。卿真是上天赐予孤的啊。“
赤壁之后,荆州成了孙刘曹三股势力的必争之地。吃了败仗的曹操保留了北面的南阳郡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