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62章 哪有苦逼(2/2)
建平觉得,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就是增加班次。这个办法在副食品厂运用得很成功,相信制作文具,也是同理可操作。既然戚卫镇不允许夜间生产,那球山村倒不成问题,农村人忍耐力更强,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夜里有机器隆隆响,他们反而觉得更热闹。累了一整天的村民,倒头便呼呼大睡,哪有闲心管外面发洪水还是要地震。
球山村全天有电力供应,条件完全具备。如果把设备拉到球山村生产,日夜不停,产量估计能提高一倍,暂时能解决供不应求的困境。
孙建平找到了金厂长,把大概的意思说了。并且重点说,让他不花一分钱,利润能翻一倍,他的奖金也够涨一倍。
金厂长不敢当即答应,不过他表示立即去请示镇里,毕竟这是镇里的集体企业。
分管工农业企业这一头的镇长,他是每个星期都唤一回金厂长,听取他的汇报。红星文具厂,做为县里的一个试验田,当分管镇长的,自然非常重视,它的成败,关系着县里乡镇企业改革能否启动的问题。
从近二个月来的运作观察,他是大为惊喜,因为红星文具厂一改常态,生产从一开始,就没有一天停顿过,这是一个奇迹。他已向县局汇报了几次,县里说让他沉住气,继续观察,如果能熬过三个月不停工,那说明真是成功了。
金厂长曾经向分管镇长汇报过,根据孙建平的测算,生产在一年之内,不会有一天的停工,除非机器罢工。分管镇长认为年青人嘛,说话总是吹牛的成份多,心高气傲,成不得大事。也没把这事放在心里,只是按县里的意思,看三个月再说。
眼看还有一个多月观察期就要结束,县里也可以做一个阶段性的定论了。现在倒好,金厂长跑过来说,文具厂要迁徒到球山村,实行三班倒地生产,让产量翻上一番。
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要往好了说,那是喜上加喜,不但成功,而且日产量还翻一番,利润双倍。要往坏了说,那是一旦搬迁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产品积压,或者机器损坏生产不出产品,那就都宣告试验失败。
搬与不搬,就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但却可以决定成败。
分管镇长衡量再三,不敢自作主张。他想了一通,小心翼翼地拿起电话,向县局郭局长汇报:“局长,文具厂又有喜报,听说订单量多得都来不及生产了。为了提高产量,准备把设备搬到有电力的球山村,实行日夜三班倒生产。这样生产后,估计产量与利润,又上一台阶了。”
郭局长在电话那头犹豫了一下,回道:“好是好,只是万一机器出问题,有个差错,恐怕不好交待。等我想想,再给你回复!”他挂了电话,又拿起电话,打给了沈局长,把事情好坏两头各说了一遍。
“我看啊,他们连续生产,按我对孙建平的看法,这个文具厂肯定又是大获成功。”沈局长说,“我们不如将计就计,戚卫镇的文具厂原地不动,还是按照现在的样子生产,不去改变。另外呢,郭局啊,你的门路广,看看哪里有文具厂关门的,有同样的机器,可以让他们自行筹资购买,扩充生产。同样挂在红星文具厂的名下,放在球山村生产,总厂只收个管理费得了。”
“好主意,我看这事也不用汇报县长大人了,成败都不影响总厂的生产。”郭局长呵呵一笑,挂了电话。
自然,郭局长的手头任务,就是找一家同样设备的倒闭厂。
市域里,除了江南垟县,还真没有哪个县有同样的设备。不过他知道省里会有消息,生产这套机床设备的,厂家是省里国营企业,设备都供应省里哪些市县,一定有资料。
不过,直接问生产企业会更方便,只是不买人家设备,而是要买下面倒闭厂的设备,人家肯定不愿意提供资料。但是以省厅的名义,调取一份资料说是调研用,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