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84章 买马招兵(1/2)
合伙人会议确定了主要人事安排,孙建平提的第二个议题是设备规模问题:
“制造徽章的机器目前只有两台,加上外围可能挂户在我们厂的,是两个技术工人的小厂两台机器,这就是目前的状况,总共是四台机器,二大二小。生产能力偏小,现在需要再增加几台机器,大家都说一说。”
胡海生最懂销售与产量要匹配,机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生产的产品正够销售最好,他提议道:“现在这几台机器的生产能力,只够提供我们五分之一的销售量,我手头的订单,都安排到五个月以后了。我的意见是增加十二台,这样我们基本上能保持按月交付订单。就是做一个月,留一个月订单。”
“这个数量太多了吧,十二台,够吓人的。”赵卫国没有参加过文具厂的生产,自然对数量众多的机子,会有一种恐惧感。
鲍海棠直言道:“徽章生意刚开局,有多大的市场我们也不清楚,我看还是少点吧,保守一点,稳定一点,万一生意不好做了,损失也少一些。”
“寻你说要几台,是十台,还是八台。”胡海生显然觉得女人就是胆小,这么庞大的生意都堵在门口了,还不放大胆量去做,真是不好商量。
鲍海棠却忧心地道:“我觉得八台还太多,增加四台够了。目前的订单多,可是一旦订单少下来,我们也好开努全力,不致于让部分机器停工,造成浪费。”
孙建平看着他们讨论,心里也是拿捏不准,按理说胡海生最有发言权,他对市场的把握会强一点,但这仅仅是目前的状况,鲍海棠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机器嘛,是买者,想买还是买得到的,而想持续卖出产品,有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就商业的直觉来说,孙建平觉得自已没有外出拓展业务,对市场的敏感度与判断力都有所欠缺。他觉得应该再征求一下陈卫星的意见,毕竟他一直处在拓展业务第一线,直接与购货方打交道,市场把控能力会更强,对市场的判断力会更准。
“在关键的时候,确实要慎做决定。我虽然觉得还是步步为营好,这样更踏实一些,不过现在机会确实好,我们也不能放过它。这样吧,等晚上联系上陈卫星,我们听听他的意见,再做决定不迟。”孙建平如是说。
散会后,大家各忙各事。孙建平自然是联系泥水工程队,签订了一个钢筯水泥框架加红砖砌墙的协议。鲍海棠去找宋会计商量,计算到底增加多少台机器比较是个长远之计。胡海生在销售部,统计徽章订单的时间规律与数量,想看出点名堂。赵卫国留在车间,跟孙茹花了解生产线上管理的一些事。
到了晚上,孙建平与几个总管又聚集到了胡海生的销售部。
“海生,陈小二都是什么时间会打电话过来?”鲍海棠很想知道陈卫星是怎么考虑增加机器这件事的。
胡海生还没统计完手头的订单分布情况,他叫道:“这个嘛,也不一定啊!有时候半夜三更的会打电话过来找我聊天;有时候呢是没接到什么业务,早早地回旅馆了,也顺便给我打电话问销售情况;他办事从来没有规律。”
“大家肚子都饿了吧,我看还是先让海棠买一些包子来,我们就在这里吃着应付一下。陈卫星一般每晚会打电话,这个海生说过的,大家放心吧。”孙建平看着大家又饥又累,但又不好提议到外面吃餐馆,只得将就一下填饱肚子再说。
“那我就去买吃的了,万一陈小二来电话了,你们先问问他,我计算后报的数量提四台,就是上报方案里最少增加的机器数量,先看他怎么说来着。”鲍海棠有点不放心地出门去买包子。
刚走不到十分钟,滴铃铃地一阵电话响,海生熟练地摘下电话接听,道:“哪位,我是陈海生。”
对方道:“胡海生,我是陈卫星,今天销售订单有多少数量啊!”
“先不说这个,告放你一个好消息,我们徽章厂已经成功获批了!”
“是吗,啊……发了!”
“今天我们正讨论怎么筹建的事。人事都安排好了,你是外拓总管,我是销售总管,鲍海棠是财务总管,赵卫国是副厂长,厂长自然是孙建平。”
“什么,赵卫国当副厂长,他能行吗?他不是一直搞副食品二分厂嘛!”
“这个是建平提的建议,赵卫国一直管理副食品二分厂生产线的嘛,这个副厂长专门是管生产线的,他哪能管得着我们。”胡海生一边打电话,一边眨眼瞧着赵卫国笑。
“哦,那还差不多。”
“建平想跟你商量个事,我们报批文的方案里,就是建厂后,设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最少增加四台机器。目前我手头的订单都排到五个月后了,你看要增加几台机器,才能让订单按月发货啊?!”
“这个嘛,你们商量得怎么样啊?”
“鲍海棠说增加四台,她说如果亏了,亏少一点;我说增加十二台,按目前这样的订单数量算,能保证本月订单,下月发货。建平与卫国说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陈卫星在电话里哈哈大笑,道:“这还要问我啊!抬举我了嘛!不过真是问对人了,我上次去过一个机械厂,正好有生产这种制作徽章的机器,不是我们厂里的那种机床式的,也不是技术工人办的那种小机床式的,而台式的,人工操作,专门用来制造小徽章。这种小台式机,转开固定旋钮用手就可以提走,固定在工作台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