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看望冯老师(1/2)
采购好一应物品,又寄出了七月泡,法师大人看着时间差不多,就去老何家的店铺牵了骡马,和三娘在坝子口等着。赵玉芳和春华则走另一条路回去八里庄。
刚等了没一会儿,赵玉成就出来了。三只骡子上都驼了满满当当的货物。除了他们自己的,还有帮村里人带的。
由于骡子身上驮满了货物,回去的速度要比来的时候慢上不少。三人走了快一个小时,才看到通往学校的岔路,估计回村会很晚了。
法师大人想了想,对三娘和赵玉成说:“你们先回去,我去看冯老师。”
“我跟你一起去,我也很久没看过老师了。”赵玉成似乎有话要单独和法师大人说,就留了下来。
“那好,我就先走了,你们也别太晚,晚了不好走栈道。”三娘看看天色,决定先走。她还急着回去拆女儿寄得包裹呢。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行走,赵玉成忽然扭扭捏捏的问牧场还要不要人,他不想种地了,想去放牛。
原来他想说的就是这个。对此法师大人毫不惊讶。与他年龄差不多的赵氏兄弟中,赵玉柱是个死脑筋的,否则也不会守着瘫痪的老爹那么多年;赵玉河兄弟也是憨厚老实的,对一直窝在小村里的生活没什么不满。只有赵玉成和自己的养父赵九极像,心野呆不住。就算自己没回来,说不定也会在哪一天走上养父的路。
“可以。”当下答应,“等巴图老爹一到,你跟着他打杂,学放牧,这几天就先和大家一起植树造林。”种树的事儿,村长已经安排下去了,等过了中秋就会开动,赵玉成正好赶上帮忙。
小学校坐落在一座平顶的小山上,四周视野开阔,没有什么山峰阻挡。从下面望去,可以看到红砖青瓦的教室,和高高飘扬的红旗。
明天就是中秋节,这个时候冯校长一般会给学生放假,让远到而来上学的孩子们能早点回家。
两人在泥土平整的操场上环视了一圈,果然一个学生都没有,就把骡子拴在锈迹斑斑的旗杆上,朝教室走去。
“哎哟,这门总算装上了!”赵玉成吃了一惊,推开了虚掩着的门。
因为条件艰苦,以前学校修好的时候,就只开了门窗的洞,没有装上木门和玻璃。冬天的时候,呼啸的北风从空洞里灌入,冻得人瑟瑟发抖。现在条件好了些,装上了门窗,孩子们总算不用再那样受罪了。
教室里空荡荡的,长条形的木桌和凳子摆的整整齐齐,泥土夯成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还有玻璃窗也擦得明亮照人,看来孩子们很是爱惜。
法师大人搬下一根凳子,在第一排坐下,看着前方边角掉了漆的黑板。
“怎么?还想回味下小时候上课挨冻的感觉?”赵玉成靠在讲桌上,调侃道。
法师大人撇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赵玉成就站直了身体,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装模作样的开始耍宝:“同学们请安静,现在开始上课。四年级以上的同学,先翻开语文第十七课预习。二三年级的同学,请先完成上次老师布置的数学练习题。一年级的小朋友,就是今天新来的,刚才摔倒的夏佐同学,翻开你的语文书,来跟着老师念——”
说着,还故意强调了下“小朋友”和“摔倒”几个字。
嗤——
法师大人不满的将一颗硬币弹到他额头上。
“哎哟!”赵玉成捂着额头,痛呼了一声,“这么准!你是把冯老师的弹指神通都学会了吗?”
冯老师,是他们的启蒙老师,虽然看起来斯斯文文温和儒雅,但却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教室里谁打瞌睡了,谁开小差了,保准逃不过他的眼睛,准会吃上一颗小石子。
看着赵玉成耍了一会儿宝,法师大人才起身,把凳子放回桌上说:“走吧。去冯老师家里。”
小学校以前只有一间红砖砌成的大教室,现在也一样,冯老师的家就在教室背后,单独搭出的几间小屋里。
这个时候,冯老师正围着围裙,戴着老花眼镜,坐在老黄角树下的石凳上摘菜。
“老师。”
听到声音,冯老师抬头看到两人,满脸惊喜:“小佐,成子!你们怎么来了?”他甩了甩湿漉漉的手,在围裙上擦了两把,连忙把人迎进去,“走了这么远的山路累了吧?快进来坐!”
两人随着他进屋,坐下,他又忙着在柜子里翻出杯子茶叶倒水。
“老师,别忙乎了,我们坐一会儿就走。”赵玉成连忙阻止。
“要的,要的,一杯茶还是要喝的。”
这种客气话根本挡不住冯老师的热情,最后他们还是只能给自己倒水泡了茶。
对老师来说,印象最深刻的肯定是成绩最好的和最调皮的学生。作为冯老师的得意门生,法师大人刚好两点都占全了,赵玉成也是个活泼的,毕业后又经常来学校帮帮忙代代课,所以三人聊起来很快就消去了陌生感。
“小佐什么时候回来的?”
“上月底。”
“回来就不走了吗?要不来我这当老师吧!”八里庄小学的条件太差,留不住人,支教的老师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最后长期留下的只有他一个人,既当老师,又兼任校长。现在他年纪大了,学生也多了,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他哪儿来时间教书呀!”赵玉成噗嗤一笑,“还不如让小芳来代课呢!”
法师大人就稍微解释了一下,自己回来的目的和计划。
“嗯,这样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