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批斗(1/2)
疑惑之下,钱浩在网上一查,终于查到灰色头像爆红的原因。
实际上,这首歌不是突然爆红,也不是因为网站的推荐,而是因为听众的口口相传。
说来有些难以置信,但事实就是这样,这首歌凭借如此原始的宣传方式,做到了爆红网络。
那么,有多红?
不查不知道,这一查,钱浩自己都吓一跳。我勒个去,居然这么红,居然强势登顶qq音乐好几个榜单。其试听下载,也是恐怖的破了千万。
查到这样的讯息,钱浩不能淡定了,连忙打开qq音乐,然后登录自己的账号。
嘀嘀嘀!
一打开,消息太多,声音一直响个不停,都让王镜和马文杰奇怪的看过来。
钱浩背后他们,不知道,专注的查看起消息。看了好几个,都是听众发的,无一例外,尽是溢美之词。
这样的消息太多,他无法一一查看回复,因此也就没再多看,而是转向打开站内短信。这短信也不少,小编发的,都是催促签约的事。
一开始,语气很正常,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但越往后面,语气越焦急,其言语也越来越情绪化。
到最近一个短信,那语气更是近乎抓狂与撒娇,并且条件好的没话说。显然,这是一个美女编辑。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通知。他一看,居然是上音乐推荐位的通知。他这歌没签约,他人也没签约,可网站居然给他推荐位。
虽然只是普通推荐位,但却表明了网站的态度。
钱浩看见,说实话,心里也有些犹豫。但想了想,他还是发消息拒绝了。
签约,无论条件多好,那也是一纸合同的束缚。而他,不用许言这身份赚钱,也不用这身份出名,只想用这身份唱歌给一个人听。
如此,何必签约?
这个时候,他已经冷静下来,对这首歌的走红有些了然。
在前世,这首歌曲曾掀起讨论热潮,并均在唱片发行一个月内售罄。
这首歌,巧合般地与这个时代连动,吸引无数年轻人的关注。这首歌,曾是年轻人的流行圣经,在发表一年后,居然还雄踞排行榜。
毁与誉,红与不红,他其实都不在意。这首歌,他只是唱给她听的,旁人喜欢也好,憎恶则罢,他又何必在意?
不再关注这首歌,他关闭音乐网站,再次回到微博上。
接着之前的文章,继续玩味的看下去。
“网络音乐充斥低俗文化,不专业,三观不正,极容易带坏低龄网民。”
“像我的滑板鞋这样的歌,应该予以查封这种歌毫无意义,只会传统低俗文化。”
“抵制钱浩,所谓民谣诗人,原来不过恶搞网红。”
批斗,话题之下,清一色都是批斗。偶尔有争辩的话,也被批斗的微博淹没。
这也正常,反击者其实不少,但太散乱,又无人组织,自然敌不过批斗者。与之相反,批斗者虽然也分散,但各自有山头,并非群龙无首。
比如诗坛方面,尽管郭放没有说话,但之前憋着气的人,都自主发言批斗。他们看似无首,其实井然有序。
如果是以前,他自己不出手,也有人为他凝聚粉丝。譬如刘一坤,再比如两大高校的学生,可这次他们没有出手。
至于民谣那些人,一看形式不对,早就沉默了。只有阎穆发了微博,但大势之下,根本无济于事。
看到这样的场景,钱浩不禁失望的摇摇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文化环境。
诚然,我的滑板鞋很低俗,被批评也是正常。但它并非不良文化,可是,居然被如此抵制。可见在这个时代,文化的包容性并不多么宽广。
若揽历史就会发现,每个时代文化都有雅俗之分。唐朝,诗雅词俗,若那时的人不包容俗词,还会有宋朝词的繁华吗?宋朝,词雅曲俗,若那时的人不包容曲,还会有元朝曲的繁华吗?
尽管我的滑板鞋这样的俗歌,并不是下一个时代的雅作,但也该被包容。
这个时代之所以会如此,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前世,中国经历多次文化运动,所以文化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这世,赵信清末崛起,根本没多少文化运动。
因而,有利有弊,传统文化继承的更好,但其中糟糠也继承的更多。
通过这几次经历,钱浩已经隐隐领悟这些道理。虽然没完全参透,但他已经隐约察觉,并且产生轻微的使命感。
但因为理智的缘故,他没有胡乱出手,而是玩味且悲叹的看着微博。
钱浩没有出手,两大高校学生没有出手,刘一坤也没有出手,但出手的人并不少,而且呈上升趋势。
人一多,自然就有牛人。而在批斗者大胜的情况下,这牛人一出来,自然引爆反击者松散联盟。
牛人们确实牛,发的分析讨论贴,吓掉太多人的眼睛珠子。就是钱浩,乍一看见,也是惊的呆了好几秒。
“凌晨两点,我单曲重复着这首《我的滑板鞋》,如果邻居听到肯定以为我是杀马特,但是我真的听得伤感而感动。
曾经,我也缠着我妈给我买一双滑板鞋,那时候操场很大,天空很蓝,云朵很高,教室后排的我们……这首歌,千万不要听一次就嘲笑的关掉,多听几遍,真的会发现原来一个少年的快乐是那么简单,一双滑板鞋在光滑的地上摩擦足已……”
似这样的分析贴很多,而且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倒不是一定说的对,但这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