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带着成都回三国》

笔趣阁小说网(biqugeus.com)

首页 >> 带着成都回三国 () >> 三四二章 物以稀为贵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us.com/84983/

三四二章 物以稀为贵(2/3)

一斤羊肉了。

不过刘鑫接下来的话,却是说服了周异,“你们可别觉得不可思议,在西域这种水晶吊坠为什么会那么便宜,就是应了我刚刚说的那句话,物以稀为贵,在西域有着大量的水晶矿石,我曾经在有一个地方见过比洛阳城还要大上十多倍的水晶矿石坑,所以西域的水晶产量极高,而且水晶可以说是不要钱的那种,只要你舍得出点力气,就可以拿着工具去水晶矿石坑里捣鼓出一些水晶来,所以水晶吊坠的价值都是取决于工匠的手工费了。”

“而那些制作水晶饰品的工匠,因为有着大量的水晶供其雕刻,因此这些制作水晶饰品的工匠技术提升的很快,甚至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因此这些工匠的手工费用也不是很高,所以我才会说这个水晶吊坠的价值还抵不过一斤羊肉的价钱呢。”

经过刘鑫这么一解释,周异也是信了八分,不禁开口说道:“原来如此,这就像异族那边出售的战马,在凉州并州只卖的上十两黄金的话,到了洛阳就能卖上一百两黄金的价格,甚至到了江东地区能卖上两百两黄金的高价!”

周异也算是一通百通,很快就明白了什么叫“物以稀为贵”,以及什么叫做“贸易差价”。

孙坚这个时候也忍不住感叹道:“怪不得那些商人那么赚钱呢,原来走这么一点路,就能够将原本价值平平的物品炒上天价去,这真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啊。”

刘鑫笑着摇了摇头,刘鑫对于孙坚这样的想法可不敢苟利国家。。。错了,是苟同,刘鑫是仙师,可不是什么膜法师。

刘鑫向苏佳点了点头,苏佳心领神会的打开了自己的投影仪,在一旁的墙壁上弄出了一副画风进行了“汉化”的欧亚大陆地图,上面标注着大汉以及各个国家的名称与疆域范围,而刘鑫出发的城市,自然是在雅典了。

众人瞠目结舌的看着这幅“汉化”过的亚欧大陆地图,对于上面标注的各个国家产生了好奇,尤其是大汉的地盘与整个亚欧大陆大陆相比,还是差距有些大的。

不过刘鑫也没打算多说,直接指着雅典说道:“这儿就是我从西域出发回大汉的位置,途中经历了数十个国家或是地区,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文化,语言,风俗以及特产,而且货币都不一样,再加上这一路上除了草原之外,也就是大范围的沙漠,尤其是那种连绵数百里的沙漠,根本就是一般人能够穿越的,所以这一路上可谓是险象环生,随时都有可能死于各种意外,所以虽然从西域将水晶吊坠运回来能值很多钱,但是我想如今大汉经验最丰富的强队,也不能在这条商路中走一个来回,毕竟除了天灾之外,还有人祸呢,西域哪儿战乱不断,这张地图上我所标注的国家,现在都说不定已经灭亡了呢。”

刘鑫又给苏佳使了一个眼色,苏佳立马将投影仪关闭,地图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孙坚这才反应过来,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说一句老实话,孙坚刚刚都有一些动心,想要从江东拉起一支商队去西域经商了呢。

这时的周异,也忍不住开口说道:“刘仙师你这条从西域返回的路线,恐怕比丝绸之路还要长吧。”

丝绸之路,是由华夏开拓的一条古代贸易交流路线,又名丝路,是由华夏出发穿越了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贸易线路,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以西汉都城长安为起点,到了东汉时期便自然是以都城洛阳为起点,跨越了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然后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至于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

所以,丝绸之路不仅是古华夏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亚欧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其意义非同小可。

而刘鑫的“回国”之路,实际上走的也算是一条别样的丝绸之路。

当然了,到了东汉末年的丝绸之路,实际上已经处于废弃的状态,原因仍旧是连年的战乱,大汉流寇众多,土匪山贼到处占山为王,以及边境上蠢蠢欲动的异族部队,东汉商队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西域通商,从西域而来的商队自然也没有办法到达大汉了。

说道丝绸之路,刘鑫忍不住点了点头,装出一种怀念的感觉说道,“丝绸之路啊,当年我的祖先就是从丝绸之路离开的大汉,通过从大汉带出来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在西域置办下了第一份产业,然后才有了容身之所,如今我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归来,也算是用从西域带回来的种种物品,在大汉拥有了自己的产业,这也算是一种天道循环吧。”

刘鑫可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设定”,于是忍不住有感而发,顺口编了一个故事,继续给自己身上加“设定”。

众人在听说了刘鑫“祖先”的发家史后,一个个都是感同身受的样子,毕竟能够重新走过祖辈来时的路,这也是一段堪称传奇的旅程。

刘鑫叹了一口气,开始了自己的总结性“发言”,“我觉得现在商人的地位实在是有些太低了,毕竟大家都知道商人不是生产,只知道不劳而获,将那些已经生产好的产品运到外地以谋求高价,实际上这种认知是过于片面的,毕竟商人这也是帮助不同的地方互通有无,也算是应了“物以稀为贵

状态提示: 三四二章 物以稀为贵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