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三心莲(1/2)
苍莽群山中,巍巍飞云处。
山势高约千仞,腰峰往上自有青松迎面,往下另有翠竹作陪。
翠竹林外,是一湖清波微漾的潭水。目光顺着纹漾探去,尽头处是一帘中悬的山瀑。山瀑往上,便可望见因流云美景而得名的飞云峰。
再说清潭,分出一道丈许宽窄的流泉引入竹林,泉声潺潺,与那林中轻鸣合为一体。
竹林深处,晨时的暖阳透过层层青叶,铺洒在一座依泉而建的竹屋上。屋后有一块绿绿葱葱的农地,屋前则是一座架在流泉上方的松木桥。
桥上,盘坐着一个十四五的兽皮短衫少年。他此时正专注于一枚石质箭镞,在其身旁,同样制式的箭镞已完工十数枚。
忙到正午时,少年感到有些饿了,于是站起身来。这一眼看去,少年兽皮包裹的身体挺拔有形,倒是面容有几分清秀。
他先是摸了摸肚子,然后弯腰拾起一旁的楠木短弓,盯着好一会儿后,才略显伤怀地走回竹屋。
屋内木桌上摆放着食物:一大片烤制的山猪肉,润口的有山珍菌汤,配上几尾腌制的青鱼。竹筒中有干净的竹箸,但少年第一反应还是用手,不过肉还没进嘴,他突然停了下来,似乎想到了什么。接着,他将这些食物配着一副竹箸在竹篓中放好,然后从内屋取出一只葫芦,一并提着下了竹楼。
踏过木桥,走上一刻钟的功夫,少年到了竹林外一片青草头。这片土地接壤着竹林,又延伸至断崖。
崖前,有两座相邻的土坟。一座已经随同草木融入山野,另一座却能从泥土的成色上推断出新垒不久。
以地为席,少年将食物摆放好,又把葫芦挂在坟前的草藤上。此后便就着食物,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
“爹爹,您走了快五年了,阿蛮很想您,也不知道您在那边找到娘亲没有!”
“秦爷爷!我将您葬在爹爹旁边,您就不会寂寞了。还有啊!阿蛮好像练成了您说的那个‘灵体’。”
对着两座土坟一阵自言自语后,阿蛮觉得舒畅了许多。
时下山风徐来,引阿蛮的目光越过层层林木,停在十里外的那个村子,那里是除了飞云山外他去过的最远处。阿蛮还听爹爹说过,在村子外的土地上有七座城池,城里有很多山中见不到的人和事。
阿蛮是对外界感兴趣的,不过自从爹爹死后,他再也没下过飞云山。一是因为自己完全掌握了爹爹传授的猎技;另一层原因,大概就是秦爷爷说过的‘对外界,你需要勇气和契机’。
飞云山远离尘世喧嚣,所以来往者并不多,更没有专门的山路。不过村子里的猎户们为了方便打猎,就以红杉枝标记出一条安全的线路。此刻,循着这条红色线路,一行人正赶来。
通常出入飞云山的人只会有两个目的:打猎、登峰,所以阿蛮对此并不在意。对他来说,此刻更迫切的是裸身站在山瀑下。一则驱散午后的燥热,二则遵从秦爷爷的吩咐:飞云峰得天之流云眷恋,汇聚的地下冰泉有健体塑骨之功;加上瀑帘后曾有火兽坐化,炎心不散。若运用得当,对人体有莫大的好处,说不定能因此修成灵体。
回到竹屋,阿蛮脱掉兽皮衫,让没有任何束缚的身子暴露在阳光下,然后向着林外飞奔。偶有楠竹挡路,他便如灵猿一般闪转腾挪,速度竟然丝毫不减。
到了潭边,放眼一望,这清潭足有百丈方圆,又没有浮木桥,所以从潭边到达山瀑并不容易。不过这都难不倒阿蛮,只见他纵身一跃,以飞鱼之姿窜入水中。手脚每一次摆动,都能掠过半丈距离。
上岸后,阿蛮来到瀑帘前。仰头望去,山瀑自上浇灌而下,击打在嶙峋的山石上,溅起万千银浪。
望着这一幕宽约十丈的匹炼,阿蛮没有丝毫犹豫,一步步踏入其中。霎时,激流疯狂地冲刷他的身体,强大的水压让他无法睁开眼睛,只好凭着最初的判断走向山瀑的另一端。
由于瀑水常年不断的击压,水道中一些顽石被磨平棱角,留下浑圆的石帽。阿蛮每次踩在上面,都感觉到一股迫力自涌泉刺入,接着转为暖流逆向冲击全身经脉;加上头上瀑水压顶,刺骨的寒气以百会为突破口,疯狂地进攻。每挪出一步,身体都如同坠入冰火两重天,脑子更像随时会炸裂一般。好在阿蛮这些年不断进食山中各种珍稀食材,让身体的各方面机能大幅提升,所以才能承受这种程度的修行。
如此险境下,这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附在经脉中,将身体当做领土寸土必争。苦于实力对等,最后只能止兵于气海。因此,最终的结果便是形成一个漩涡。一次次修行过后,漩涡的力量一分分增强,最终反倒引导起水火两气的走向。
与之相应的是阿蛮的身体变化:经脉相通于气海,在漩涡的作用下形成周天,因而将身体补进的能量带到每一处,让血肉筋骨有充足的养分,最终反哺全身。
如此三年,阿蛮已有自信“横行”飞云山,只是可惜带给他这些的秦爷爷看不到了。
约莫半个时辰,阿蛮完成了十个来回。力竭的他躺在卵石堆上,只见一身肌肤红涨如血,口中钢牙更是紧咬,显然正在承受这种强度修行带来的后痛。等到痛感渐去,目光所望,瀑水在烈阳下化作氤氲,又聚成一道虹桥,别样美丽。
“秦爷爷,您说这三年是您最开心的时光,对阿蛮又何尝不是。没有您,阿蛮不会识字,不会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